“刘璟,宣旨吧。”
“让天下万民见证。”朱元璋大声道。
应着这一声。
刘璟拿出了一封圣旨,大声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皇长孙朱雄英,为吾大明皇族第三代嫡长,仁德醇厚,能力出众,军事指挥更为吾大明翘楚,更心系天下,出诸多利国利民之策。”
“今。”
“于此认祖归宗大典,当封皇长孙朱雄英为皇太孙,为大明第三代储君,享储君之权,不可废黜,不可更替。”
“钦此。”
刘璟的声音在整个应天城外响彻。
皇长孙!
皇太孙!
一字之差。
可带来的意义却是截然不同。
皇长孙只是年龄为当代之最,身份虽然尊贵,但却没有真正的位分。
但皇太孙。
这可是真正的国之储君,乃是真正的大位继承者了。
太子,太孙。
在历史上。
朱允炆便是获封了此位置,成为了皇太孙,在朱元璋死后也是直接继承了皇位。
“太孙”
一旁的朱应听到这旨意,也是有些惊愕的看着朱元璋与朱标。
这敕封是朱应没有想到的。
按常理。
太子在,不会封太孙。
历史上的朱允炆之所以会被封为太孙,根本原因就是因为朱标不在了,而朱元璋为了让朱标的后裔接任皇位,甚至于还将吕氏这个妾室扶正,可以说是对朱标的极限爱屋及乌了。
可现在朱标健在。
便敕封朱应为皇太孙。
这,无疑是表明了一个态度。
未来大明第三代的继承者彻底定死了朱应。
特别是圣旨之上不可废黜的话,这一道旨意落下,哪怕是朱标未来成了皇帝也不能更改圣旨废黜朱应。
这并非暗旨,而是面向天下的明旨,让天下人都见证。
这圣旨,便是不得更改了。
“雄英。”
“这是我与你爷爷商量的。”
朱标微笑着对着朱应说道。
“是不是,太早了”
闻言。
朱应也是带着几分难以回神的说道。
“不早了。”
“这个位置定下了,咱就彻底安心了。”
“你爹也彻底安心了。”朱元璋笑着道,看着朱应的目光尽是慈祥。
“而且。”
“还不仅如此。”
朱元璋笑着,又看向了在祭台一旁侍奉的云奇。
“继续宣旨吧。”朱元璋大声道。
应声。
云奇手捧一封圣旨站出来,大声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皇太孙朱雄英,文治武功,于武功之上创封狼居胥传世之功,功在千秋,威震天下。”
“今。”
“晋皇太孙领【总兵之权】,赐兵符,拥节制天下兵马之权。”
“凡吾大明军队,皇太孙皆可调动。”
“钦此。”
此话一落。
朱应更是睁大眼睛看着朱元璋,透出惊愕之色。
敕封皇太孙。
朱应没有想到。
但这一个位置虽为储君,却并无真正的实权。
可这总兵之位却是截然不同啊。
在如今的大明,虽然国公不少,但在未有战时,国公不掌兵权,大多数将领也是如此。
至于总兵之位,一直空置。
兵权由朱元璋直接掌控,如若朱标需要也可以调动。
但如今。
直接赋与了朱应总兵之位,这表明了一个意思,兵权完全交给朱应,只要朱应想,随时可以调动大明的军队。
随着这两道旨意的落下。
整个应天城前。
可以说是一片寂静。
无论是藩王,百官,又或者百姓,每一个人都清楚知道这两道旨意带来的震撼有多大。
但随着一阵后。
“皇上圣明。”
“太子圣明。”
“臣等参见皇太孙。”
以蓝玉为首的众淮西将领带着一脸激动,纷纷面向祭台跪下高呼道。
满朝之中。
如若说谁最高兴
毫无疑问。
那自然是淮西众将了,作为朝廷的武将,朱应如今执掌了兵权,他们也会获得更多的机会。
未来无限啊!
在历史上。
因为朱标的突然薨逝,让淮西将领陷入不复,蓝玉案便是如此由来。
但如今朱标在,朱应归来,淮西自然会走向全新的篇章。
至于靖难
朱棣都已经被朱应给收拾了,还会有靖难吗
“参见皇太孙。”
“参见皇太孙……”
随着淮西众将参拜行礼。
周围的藩王,百官。
乃至于应天城前的无数百姓,纷纷跪了下来,参拜行礼。
这无数人就好似海浪一样,跪下行礼。
高呼声响彻整个应天城虚空。
尤为的震撼。
“国之储君,总兵之权,掌大明军队。”
两道圣旨,彻底奠定了朱应在大明的权势。
同样。
这也是朱元璋与朱标在万民面前给的承诺,让朱应全力推行大明变革的承诺。
他们,没有食言。
“雄英。”
“以储君的身份,接受你臣民的行礼吧。”
“你,长大了。”
“能够独当一面了,爷爷相信你一定可以打造出你想要的大明。”朱元璋走上前,拍了拍朱雄英的肩膀。
“爹也会全力支持你。”朱标也是温和笑着。
闻言!
朱应重重点了点头,随后走到了祭台边缘,俯瞰看着下方的无数跪地行礼的臣民,这一刻,似天下万物都臣服在了脚下。
这种感觉,当真难言。
“大明的子民们。”
“免礼。”
朱应双手一抬,带着中气十足的声音响彻天穹。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