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仁宗朱高炽,是明朝的第四位皇帝,虽然他在位时间不到一年,但他的一生却对明朝的历史走向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以仁厚的性格和务实的政策,扭转了其父朱棣激进统治带来的国力消耗,为著名的“仁宣之治”奠定了坚实基础。】
“太子果然上榜了。”
明成祖朱棣站在天幕下,面色复杂地说道。
他虽然更喜欢老二朱高煦,但是老大朱高炽继位也不失为一位守成之君。
他的儿子,没有孬种!
【1378年,朱高炽出生,他是燕王朱棣的嫡长子,母亲是开国名将徐达之女徐氏。】
【他自幼端重沉静,喜好读书,接受儒家经典教育,形成了宽厚仁爱的性格。】
【他的祖父、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非常欣赏他的学识和品行。】
【与尚武善战的父亲朱棣和弟弟朱高煦、朱高燧不同,朱高炽生性沉稳好静,且因身体肥胖,行动不便,不擅长骑射。】
【这导致他后来在储位争夺中处于不利地位。】
【在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反抗建文帝期间,朱高炽的角色至关重要。】
【朱棣率军外出征战,将后方基地北平交给朱高炽留守。】
【建文帝派大将李景隆率领数十万大军乘虚围攻北平。当时城中兵力仅万余人,形势危急。】
【朱高炽沉着冷静,听从部下建议,积极防御。】
【他甚至在严寒的夜晚,命人往城墙上泼水,使城墙结冰,让敌军无法攀爬。】
【最终,他以卓越的指挥才能成功守住了北平,为朱棣保全了根本。】
【北平保卫战的胜利,是“靖难之役”的关键转折点之一。】
【朱高炽虽未亲临前线冲锋陷阵,但他的稳健守住了父亲的根基,功不可没。】
“李景隆怎么搞的?”
“数十万打数万,竟然没有破城?”
明太祖朱元璋皱起眉头,十分不解地说道。
李景隆的父亲是李文忠,也是他的外甥兼义子,李景隆又乖巧懂事,待遇和他的亲孙子也差不多了。
虽说李景隆站在朱允炆这一方,让他感到欣慰。
但是,他没想到这小家伙带兵打仗不行啊!
可惜了,以后还是让李景隆做文官吧!
【朱棣登基后,在立储问题上长期犹豫,引发了激烈的斗争。】
【朱高炽是嫡长子,按照宗法制理应被立为太子,且他得到了文官集团,比如解缙、杨士奇等人的坚定支持。】
【解缙以“好圣孙”为由,指朱高炽之子朱瞻基深得朱棣喜爱,打动了朱棣。】
【然而,朱棣更偏爱在“靖难”中勇猛善战、类似自已的次子朱高煦,并曾暗示要立他为太子。】
【朱高煦和朱高燧结党,不断在朱棣面前诋毁朱高炽,称其怠惰、不孝,甚至诬陷他谋反,朱高炽多次陷入险境。】
【朱高炽以其一贯的谨慎和仁孝,以及杨士奇等东宫僚属的保护,一次次度过了危机。】
【例如,他曾在朱棣召见时提前到达,让朱棣亲眼目睹他的忠诚,从而化解了谗言。】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