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倔脾气上来的,还有省委组织部部长方兴华。
他是强压怒火,看完全文的。
文章从第二段开始,攻击性明显有加强。
全文如下:
李怀节同志在访谈中,对当前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主流方向——规模化、集约化——避而不谈,甚至刻意回避“快速推进我国城镇化建设”这一时代强音。
其言论核心,是片面强调所谓“自给自足”、“降低销售成本”,而非聚焦于通过科技创新、规模经营、效率提升来降低生产成本这一根本性问题。
这种论调,实质上是在开历史的倒车。
企图将我们辛辛苦苦推进的现代农业发展拉回到分散、低效、封闭的小农经济老路上去!
其一,公然背离中央精神,挑战既定国策。
党中央、国务院三令五申,要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规模化、集约化是破解“三农”问题、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李怀节同志对此主流大方向视而不见,反而津津乐道于所谓的“生态圈”和“自给自足”。
其思想深处,是对中央关于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的理解偏差甚至阳奉阴违!
其观点与当前国家大力推动的土地流转、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重点工作背道而驰,是典型的地方主义、本位主义作祟。
其二,鼓吹小农意识,阻碍生产力发展。
李怀节同志在访谈中,多处流露出对“自给自足”模式的欣赏,并将关注点错误地放在“农产品的销售成本”而非“生产成本”上。
这充分暴露了其思想深处根深蒂固的小农经济意识。
现代农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通过规模化、机械化、智能化和全产业链发展,大幅降低单位生产成本,提升农产品品质和附加值。
过度强调“销售成本”,忽视“生产成本”的优化,是本末倒置!
这种思路,只会将农民束缚在低效、分散的土地上,阻碍先进生产要素的引入和农业科技的推广,最终损害的是农民的根本利益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其所谓的“生态圈”,实质上是画地为牢、拒绝融入大市场的封闭圈、落后圈!
其三,无视城镇化规律,阻碍城乡融合。
李怀节同志在访谈中对“快速推进我国城镇化建设”这一重大战略方针讳莫如深。
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举措。
李怀节同志对此的回避甚至抵触,反映的是其对城乡发展客观规律的无知或漠视。
其鼓吹的“生态圈”建设,如果脱离城镇化的大背景,只会加剧农村的封闭性,阻碍城乡要素的自由流动,最终成为阻碍农民市民化、享受现代城市文明的绊脚石。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