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款计算机可以说是世界上首个指令集可兼容的计算机,也就是说这款计算机之后,某个型号编写的软件,可以在同类型的计算机上运行,彻底解决了之前每台计算机都需专门定制软件的局面。
此外这款计算机的出现,还诞生了统一的操作系统,他们推出了oS\/360操作系统,它非为每种产品量身定制,可以用在相同硬件的任意计算机上,出现了现代计算机生态系统可扩展性的雏形。
还有就是硬件组合灵活扩展,用户可根据耗电量、运算速率和内存需求灵活搭配硬件组合,这也是世界上第一部具有硬件扩充特点的大型主机。
至于它的运行速度,最高则是可以达到千万,像是高端型号中的odel91,更是拥有2百万字节的核心内存,内存周期可以达到780纳秒,如果通过交错访问技术的话,更是能将有效访问速度提升至60纳秒,这也就意味着它的每秒运算速度,可以达到1660万次加法运算。
这可是超出了晶体管计算机太多。
此外这款计算机还设计出了,乱序指令执行、toasulo算法、分支预测和超级流水线等概念,要知道这些技术就算是到了后世,依旧是高性能cpU的设计基础。
可以说这款计算机的出现是革命性的,不仅在硬件上实现了巨大飞跃,更重要的是创新的系统架构理念,奠定现代计算基础。
更是自研究出来后,运用到了很多领域,像是深海探索、太空竞赛、超级计算、数据模拟等等!
为日后的科技发展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而这款计算机,李枭记得好像是1964年4月研究出来的,距离现在也就4个月。
“怎么把这件事给忘了!”,想到此李枭有些埋怨自己,不过想一想他就想通了,在集成电路这方面帝,还是领先他们一步的。
虽然像是oS技术之类的技术他提前拿了出来,但受限于工业技术,制造不出来这也没办法。
好在差的不是很多。
四个月的时间肯定不够研究出一款第三代计算机来,不过研究第三代机也必须要提上日程。
这也让李枭想到了,dJL-1集成电路计算机、655机、150机、dJS100系列计算机、dJS200系列计算机,这几款都是国产第三代计算机
不过这些计算机,研究出来的时候都已经到了70年代,其中运算速度最快的就是hdS-9机了,运算速度达到了500万次左右。
之所以这款计算机运算速度可以达到500万次,是因为系统采用了双处理机配置,此外这款计算机还运用了流水线控制技术,自行设计操作系统,允许多条指令重叠执行。
这也从而提高了处理器的效率。
并在科学计算、数据处理、工业过程控制等多个领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可以说hdS-9机属于国内集大成制作,不过这款计算机制造出来的时候,已经到了70年代末。
紧接着就是80年代的第四代计算机了。
但也因为有了这款计算机的积累,在1983年的时候,国内研究出来了每秒1亿次的“银河-I”巨型计算机。
不过“银河-I”这已经算是属于巨型计算机了,也就是那个年代的超级计算机。
国内也是继帝、岛国之后,第三个能够独立设计和制造出这种计算机的国家。
但这并不意味着在计算机这方面,国内的研究、制造能力赶上来了,只能说在超级计算机方面有了突破,有了超过和帝、岛国的基础。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