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零读书网>玄幻>发薪就能变强,我有十亿员工!> 第703章 33万骑手,316万缕人道薪火!烛龙 G1051亮相欧洲!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03章 33万骑手,316万缕人道薪火!烛龙 G1051亮相欧洲!(2 / 2)

在筷跑的兼职骑手圈里,大家都默认把“转正”叫做“落户”。

平台筛选正式骑手时有明确标准:会根据骑手过去一年的履约订单量、配送效率和服务评分进行综合考量,最终选出符合要求的外卖员,给予全职身份。

要知道,目前全国外卖骑手总量超过300万,而能拥有筷跑全职身份的,只占十分之一。

从外卖平台全职骑手的整体分布来看,筷跑一家就占据了九成多份额,反观桃点点连一成都不到,双方差距非常明显。

更何况,桃点点全职骑手的福利待遇,跟筷跑也没法比。

第一,筷跑设有专门的恶劣天气补贴,桃点点虽说也有相应的补贴策略,但金额仅有一半;

第二,筷跑给骑手购买了覆盖家人的补充医疗保险、意外险和第三方责任险,而桃点点只有意外险和第三方责任险,少了一项最重要的医疗保险;

第三,筷跑全职骑手不仅有底薪、社保,还有季度奖金、过节费、饭补、交通补贴、内网商城的购物金、咖啡券和柠檬水兑换券等。

至于桃点点,在福利方面的建设,基本为零。

所以,绝大多数桃点点骑手都没有转为全职的意愿。

他们更愿意先在桃点点锻炼一段时间,等熟悉了配送路线、商圈和小区布局后,再跳槽到筷跑做兼职,慢慢排队等待“落户”机会。

黄嘉乐便是如此!

他的入行时间不算短,只是多走了几年弯路。

一开始,他是美团外卖的骑手。

后来王鑫把美团卖给三胞集团,他又跳槽去了大众点评的骑手小队。

等阿狸收购大众点评,在筷跑的市场压力下,被迫推出全职骑手模式,给外卖员发底薪、交五险一金,他顺势加入了进去。

可干了一段时间后才发现,同样是全职骑手,桃点点和筷跑的福利待遇差距实在太大。

别的不说,单是筷跑骑手转正后,满三个月就能拿到一份期权,这一点就足以让桃点点望尘莫及。

期权的价值有多高,看看拼呗的保洁阿姨就知道了:那些做打扫卫生的闲散人员,在拼呗市值突破2100亿美币后,身家都涨到了百万级别。

作为一名普通人,谁不想一夜暴富?

为了实现“落户”筷跑的目标,黄嘉乐索性辞掉了桃点点的全职骑手工作,转头加入了筷跑的兼职队伍。

虽说筷跑兼职的单量单价不如桃点点全职,但对他而言,这份工作最大的优势在于——有了转正的希望。

因为早在2014年之后,筷跑就不再直接招聘全职骑手,只从现有兼职人员里筛选符合要求的人转正。

换句话说,想拿到筷跑的全职身份,就得先在兼职团队里做出成绩,用实力争取“落户”资格。

这项看似离谱的规定,却为筷跑培养了源源不断的优质骑手。

不少人戏称:桃点点兼职是小学,全职是初中;筷跑的兼职是高中,全职是大学。

能考上“大学”,就意味着好日子要来了。

黄嘉乐刚走出门口,就忍不住地换上工作服,嘴角翘得老高,脸上满是笑意,可他的眼眶却不自觉地红了。

他低着头,双手拂过身上这件崭新的冲锋衣,动作轻柔,一副回味无穷的表情。

随后,他骑上一辆续航性能高达300公里的电瓶车,朝着商业区疾驰而去。

这是橙子车业特意为筷跑量身定制的专业配餐车。

关于这辆车的电池技术,行业里说法不一:有人说它用的是第一代深蓝电池,也有人称是第二代。

只不过,具体采用的是哪个版本的技术,筷跑并未对外公布,橙子车业与深蓝科技双方也都没有透露相关细节。

与此同时。

一架湾流G550缓缓降落在庐州新桥机场。

陈延森稳步走下舷梯,坐进一辆银蓝相间的红旗L5上,继而吩咐老黄开车返回碧湖云溪。

数千里之外,李青松正率商务访问团出席“华德工业4.0”战略合作商讨会,并借此机会,首次公布了“烛龙G1051五轴联动数控机床”的研发成果。

该消息一经传出,顿时在全球工业领域引发了广泛讨论。

毕竟高精密数控机床在工业领域一向有着“工业母机”的称号,是支撑高端制造的核心基础设备,它的技术动态更是能影响全球产业链布局。

起初,欧美等地的行业人士还对“烛龙G1051五轴联动数控机床”的真实性存疑,但当他们联想到此前已落地应用的破晓A220光刻机,便再也没了怀疑的念头。

明眼人都清楚,若没有烛龙G1051这样高精度的加工设备,破晓A220的掩膜台与双工件台,根本无从制造。

即便强行生产,加工精度也远远不可能达标!

德国商务协会见状,立马喊来吉森精机、格劳博和哈默的一帮首席科学家,对烛龙G1051的精度、分辨率、动态性能、热稳定性、五轴联动能力、数控和反馈系统展开分析。

最后惊讶发现,烛龙G1051的综合性能竟全面超越了德国当前主流的五轴联动数控机床,更是在纳米级误差补偿技术上实现了突破性创新。

它的定位精度稳定控制在0.0003毫米,动态响应速度较格劳博最新款机型提升47%,哪怕连续72小时高速运转,机身热变形量仍能保持在0.002毫米以内,这组数据直接刷新了全球工业母机的性能纪录。

吉森精机的首席工程师海因茨在内部研讨会上,对着烛龙G1051的技术参数表反复测算,不可置信地直言:“这不可能!他们的热误差补偿算法至少领先我们五年,我们实验室还在验证的‘多传感器融合校准技术’,他们居然已经用上了!”

更让欧美企业坐不住的是,李青松在会上明确表示,森联精工将在航空发动机、航天器零部件、精密医疗器械等领域,推出适配度更高的专用机型。

当消息传到华尔街,高盛连夜下调了全球七大数控机床巨头的投资评级。

很多人都反应了过来:全球高端数控机床的产业格局将正式改写,过去由欧美日垄断的技术壁垒,正在被华国彻底打破。

森联精工?

光从名字就能看出,这件事与森联资本脱不了干系。

一时间,欧美各地的工商企业纷纷行动起来,迅速找到了森联精工的联系电话,迫切想要采购烛龙G1051。

可电话接通后他们才得知,这款高精度数控机床压根不对外销售。

另一边,李青松带着烛龙G1051在欧洲转了一圈,凭借这项核心技术,顺利换到了大量集采订单与高新设备。

以往那些欧美企业从不卖给华国的产品,这一次根本不用李青松主动开口,对方就率先提及,希望能以物换物,用这些稀缺产品换取与烛龙G1051的采购机会。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