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零读书网>玄幻>修仙从高二开始> 第415章 波光粼粼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15章 波光粼粼(1 / 2)

女儿考上了离家不远的大学,那本封皮印着橘红夕阳的速写本,依旧是她书包里最显眼的物件。封面的霞光被岁月摩挲得有些模糊,边角却被细心地包了浆,里面夹着的枫叶书签、贝壳碎片,都是从小到大与家人看夕阳时留下的念想。每个周末,她总会提前买好爷爷爱吃的软糕、奶奶喜欢的茉莉花,背着沉甸甸的书包往家赶,刚推开小院的木门,清脆的声音就漫进院子:“爸!妈!爷爷奶奶!我回来啦——今天的夕阳肯定又把湖面染成金红色了吧?”

林野早已将这份牵挂酿成了默契。每到周五傍晚,他会提前半小时把那两把藤椅搬到湖边的石阶上,棉垫被午后的阳光晒得暖融融的,还带着淡淡的阳光味道;转身回屋泡上一壶菊花茶,玻璃壶里飘着女儿上周从学校后山摘来的桂花——那是丫头特意用纸巾包好带来的,说“爷爷爱喝花茶,加片桂花更香甜”。爷爷坐在院子里的石凳上,手里摩挲着那本线装笔记本,封面上的枫叶片子被摸得发亮,里面夹着的每一片枫叶、每一张便签,都记着看夕阳的日常:“秋日湖边,孙辈归,桂香混着茶香,夕阳也甜了三分”“冬雪初晴,老伴儿织毛衣,夕阳落在针脚上,暖得像年轻时的模样”。奶奶则坐在窗边的竹椅上,面前摆着一篮洗净的贝壳,是这些年从海边、湖边一点点攒下的,她戴着老花镜,用红绳将贝壳串成小小的挂饰,串好一个就往女儿的书包上挂——从女儿蹒跚学步时挂的小贝壳,到如今少女肩上的贝壳串,红绳换了一根又一根,贝壳叠了一层又一层,串起的是一长串泛着霞光的岁月,是从童年到青春,从未断过的牵挂。

这年秋天,学校组织户外写生活动,女儿在众多选题里毫不犹豫地选了“家庭与夕阳”,还特意跟老师申请,将写生地点定在了湖边的小院。周六清晨,她便抱着画板坐在阳台的木桌上,晨光刚散,就开始调试颜料——橘红的、金橙的、粉紫的,都是她无数次描摹夕阳时最熟悉的色彩。等到傍晚夕阳西斜,金色的光斜斜地落在画纸上,笔尖轻转间,湖面被染成一片橘红,波光粼粼如撒了碎金;岸边的芦苇荡在晚风里摇曳,穗子泛着金边,像被夕阳点燃的绒絮;玻璃暖房里,爷爷奶奶相靠坐在藤椅上,爷爷捧着笔记本轻声念着,奶奶侧耳听着,阳光落在他们的白发上,镀上一层温柔的金光;厨房里,母亲系着围裙正切着水果,父亲端着果盘往阳台走,脚步轻缓,生怕惊扰了这份宁静。这些细碎的画面,都被女儿一一描进画里,笔触细腻,色彩温暖,连空气里飘着的桂花香,仿佛都透过画纸漫了出来。

画到尽兴时,她忽然抬起头,朝着暖房的方向笑着喊:“爷爷!您来当会儿模特嘛!就坐在夕阳里,像画里的人一样!”爷爷闻言,乐呵呵地从暖房里走出来,慢慢坐在石阶上的藤椅上,手里依旧捧着那本笔记本,指尖轻轻拂过纸页,偶尔抬头望向天边的夕阳,嘴里念着刚写的短句:“夕照满湖金,孙辈画中人;霞光缠笔底,岁月暖人心。”声音不高,却带着岁月沉淀的温柔,像陈年的老酒,越品越醇。奶奶也跟着走出来,坐在爷爷身边,手里拿着刚织好的小毛衣——是给女儿织的,针脚细密,袖口上还绣着一枚小小的夕阳图案,橘红的线,金橙的边,像把天边的霞光缝在了衣襟上。

林野站在女儿身后,看着她笔尖下流淌的光影,看着画纸上渐渐成型的家人与夕阳,忽然想起自己儿时的模样——那时他也是这样,跟在父亲身后,看着父亲举着相机追逐每一场夕阳,镜头里有爷爷奶奶的笑脸,有父母的身影,也有自己蹦蹦跳跳的模样。如今,女儿长大了,用画笔代替了相机,将这份对夕阳的偏爱,对家人的温情,一笔一画织进时光里。原来,温情从不是重复的场景,而是在光影流转中,在一代又一代的传承里,悄悄延续着——从相机里的定格,到画纸上的描摹,从爷爷笔记本里的文字,到奶奶毛衣上的针脚,每一份心意,都藏在与夕阳相关的细节里,温柔而绵长。

这年冬天来得格外早,一场初雪过后,天气渐渐冷了下来。爷爷的腿脚也不如从前灵便,走不了太远的路,每次去湖边看夕阳,都要歇上两三回。林野看在眼里,便趁着周末,在院子里搭了一座玻璃暖房——三面通透,一面靠着屋子,正对着湖边的夕阳,既挡风又能将夕阳的光景尽收眼底。暖房里铺着浅棕色的木地板,摆着爷爷奶奶常坐的藤椅,旁边放着一张小茶几,上面摆着奶奶养的月季花,寒冬里依旧开得热烈,粉的、红的,映着夕阳的光,格外鲜艳;爷爷的旧鱼竿靠在墙角,虽然许久没有用来钓鱼,却依旧被他擦得锃亮,杆身上的木纹清晰可见,他说:“看着这鱼竿,就想起以前在河边钓鱼的日子,想起跟你们一起看夕阳的时光,心里踏实。”

每天傍晚,夕阳透过透明的玻璃,温柔地铺在爷爷的藤椅上,像一层柔软的金纱。奶奶靠在爷爷身侧,手里拿着毛线针,正织着一件米白色的毛衣——是给女儿织的,准备等她放寒假回来穿。她的眼神专注,手指灵活地穿梭在毛线间,针脚细密均匀,衣襟上还绣着一枚小小的夕阳图案,橘红色的线勾勒出夕阳的轮廓,金橙色的线点缀着霞光,像把天边最温柔的夕阳,悄悄缝进了毛衣里。女儿周末回来时,会坐在暖房里的小凳子上,一边帮奶奶绕着毛线团,一边听爷爷讲笔记本里的故事:“你看这页,是你三岁那年在雪地里堆雪人,夕阳把雪映得像橘子糖,你非要抱着雪人不让它化,最后冻得小手通红;这页是你十岁那年去草原,你妈妈在草原上摘野花,风把花瓣吹到了夕阳里,你追着花瓣跑,笑得像个小疯子;还有这页,是你去年写生时,坐在阳台画夕阳,阳光落在你脸上,像画里的小太阳……”

暖房外,寒风轻吟,卷起地上的残雪,偶尔有几片落叶飘落在玻璃上,又被风吹走;暖房内,茶香袅袅,菊花茶的清香混着桂花的甜香,漫在空气里。夕阳的光漫过桌面,落在一家人的笑脸上,落在爷爷的笔记本上,落在奶奶的毛线团上,也落在女儿悄悄展开的速写本里——画纸上,玻璃暖房映着天边的夕阳,橘红的霞光裹着一家人的身影,爷爷的藤椅、奶奶的毛线、父母的笑容、自己的画笔,都被霞光温柔地拥着,像一幅永远不会褪色的油画,藏着岁月最静好的模样。

女儿忽然抬起头,眼里闪着光,笑着说:“等放寒假,我要把咱们的暖房和夕阳画成一幅大画,挂在客厅最显眼的地方,这样每天回家都能看见,就像每天都和你们一起看夕阳一样!”奶奶停下手里的毛线针,笑着点头,眼角的皱纹里满是温柔:“好啊,咱们的丫头最会画夕阳了,画出来的肯定比真的还暖,挂在客厅里,连屋子都跟着亮堂起来。”爷爷则放下笔记本,伸手摸了摸女儿的头,轻声道:“何止是画啊,这些日子,这些夕阳,早就在爷爷心里刻成画了——不管是海边的、草原的,还是湖边的、暖房里的,只要有你们在,每一场夕阳,都是最好看的风景,都是最踏实的日子。”

林野望着眼前的光景,心里满是安稳与温暖。他忽然明白,所谓岁月静好,从不是重复的朝暮,也不是追逐远方的风景,而是每一个傍晚的夕阳下,家人的身影始终相伴;是爷爷的笔记本里,永远有新的故事可写,每一笔都是牵挂;是奶奶的毛线团上,永远有藏着温情的针脚,每一针都是疼爱;是女儿的画纸上,永远有定格温暖的霞光,每一笔都是传承。

往后的日子里,暖房的玻璃映过春日的樱花晚霞——粉白的樱花瓣落在玻璃上,与天边的橘红霞光相映,温柔得让人心醉;掠过盛夏的荷风夕照——湖面上的荷花亭亭玉立,夕阳落在荷叶上,水珠泛着金光,荷香混着晚风,漫进暖房里;接住深秋的银杏金光——院外的银杏树叶子黄了,风吹过,落叶飘进暖房,与夕阳的金光交织,像撒了一地的碎金;也盛过寒冬的落雪残阳——雪花落在玻璃上,慢慢融化,夕阳透过雪水,映得满室朦胧,暖房里的月季开得依旧热烈,与窗外的白雪相映,格外动人。

爷爷的笔记本写满了一本又一本,新的笔记本换了一本又一本,封皮从枫叶片子到银杏叶,再到樱花瓣,每一本都记满了与夕阳、与家人相关的日常;奶奶的贝壳挂饰串了一串又一串,从女儿的书包,到后来女儿房间的窗帘,再到家里的门帘,每一串都挂着不同的贝壳,不同的回忆;女儿的速写本堆了一摞又一摞,从稚嫩的笔触到成熟的画风,每一本都画着不同的夕阳,不同的家人,却同样藏着温暖与爱意;而林野的相机里,依旧存着每一个与家人相关的夕阳瞬间,从海边到草原,从古镇到湖边,从暖房到小院,每一张照片,都是时光的印记,都是家人的温情。

他们不再执着于奔赴远方看夕阳,因为终于懂得:真正的幸福,从不是追逐不同的风景,而是身边的人始终在场——看夕阳的人不变,夕阳下的温暖不变,那些藏在细节里的牵挂与爱意不变。只要家人常伴,哪怕只是坐在院子里的暖房里,看着天边的夕阳缓缓落下,听着彼此的声音,聊着日常的琐事,便是此生最圆满的“得意”,便是岁月最温柔的馈赠。

落日书简(续)

开春时,院子里的樱花如约绽放,粉白的花瓣层层叠叠,恰好斜倚在暖房的玻璃旁。女儿和男友推着爷爷的藤椅到樱花树下,夕阳正缓缓沉落,将花瓣染成温柔的橘粉色,风一吹,便有带着霞光的花瓣落在爷爷的笔记本上,也落在女儿新摊开的画纸上。

“就画这里吧。”女儿笔尖轻落,先勾勒出暖房的轮廓,再添上樱花枝桠的弧度,画里的爷爷正低头摸着花瓣,奶奶坐在一旁捡着落在膝头的花,父母在暖房里修剪新栽的绿植,男友则蹲在画纸旁,悄悄给她递过一支削好的铅笔。

夕阳把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交叠着落在画纸上,像给这幅未完成的画,提前添了最暖的落款。男友忽然凑近她耳边:“等这幅画好了,咱们就把它挂在新房的墙上好不好?以后咱们的家,也要有这样的夕阳,这样的暖。”

女儿脸颊微红,笔尖顿了顿,在画角添了一对交握的手,轻声应道:“好,还要在新房的阳台种上樱花,等每年春天,咱们就和爸妈、爷爷奶奶一起,坐在樱花树下看夕阳,把日子一直画下去。”

夏末的傍晚,荷风带着水汽漫进院子,父亲特意在湖边搭了木台,摆上竹椅和冰镇的酸梅汤。奶奶握着新串的荷花贝壳挂饰,给女儿和男友各系了一串:“这荷花是照着湖里的样子串的,夕阳一照,比画里的还好看。”

爷爷翻着笔记本,指着其中一页给小伙子看:“你看,这是丫头十岁那年,非要在荷花池边画夕阳,结果把自己的影子画成了小荷花,还哭着说‘夕阳把我变成花仙子啦’。”众人都笑起来,女儿假装嗔怪,却悄悄靠在母亲肩上,看夕阳把湖面染成金红色,荷叶上的水珠闪着光,像撒了一把碎钻。

男友忽然起身,牵着女儿走到湖边,从口袋里掏出一个丝绒盒子,里面躺着一枚戒指,戒托上刻着小小的夕阳与荷花图案。“以前总听你说,家里的夕阳是最好的风景,”他望着她的眼睛,声音温柔得像湖面的风,“现在我想告诉你,有你的夕阳,才是我这辈子最想珍藏的风景。嫁给我,让我陪你看遍往后的每一场夕阳,好不好?”

女儿的眼泪落在手背上,混着夕阳的光,亮晶晶的。她用力点头,看着戒指套进指尖,刚好与奶奶的贝壳挂饰相映。远处的家人笑着鼓掌,爷爷的笔记本上,又多了一行带着笑意的字:“今日夕阳正好,丫头的手,被人牵住啦。”

深秋的银杏黄透时,女儿的婚礼定在了湖边的暖房旁。红绸缠绕着银杏枝,暖房的玻璃上贴着喜字,画着《暖房夕照》的复刻版挂在礼台中央,与真实的夕阳叠在一起,分不清哪是画里的暖,哪是现实的光。

奶奶给女儿盖上头纱,指尖轻轻拂过她衣襟上绣的夕阳图案:“以前总怕你长大,怕你离开家,现在才知道,你带着家里的夕阳,去组建新的小家,是把咱们的暖,又延续了一份。”母亲握着她的手,眼眶微红:“以后不管走多远,记得常回家看夕阳,爸妈永远在暖房里等你。”

婚礼上,女儿和丈夫一起翻开那本厚厚的“夕阳集”,从她小时候的涂鸦,到大学的画展,再到他第一次上门、第一次求婚,每一页都映着夕阳,每一页都写满了家人的爱。丈夫牵着她的手,对着满座亲友轻声说:“我很幸运,能走进这幅‘夕阳画’里,成为他们的家人。往后的日子,我们会带着这份暖,把更多的夕阳,更多的幸福,写进这本集子里。”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