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宇喜多直家位列备前守护代浦上家的重臣,也深受主君浦上宗景重用,但他并非愚忠之人。
宇喜多直家至今因父祖的死于非命,对主家备前守护代浦上家心存芥蒂,只不过一直是隐忍不发罢了。
和其他小豪族出身的大名一样,关于宇喜多氏的起源也有很多说法,有说是平氏的出身,也有说是宇多源氏佐佐木氏的分支庶流,但目前公认的说法大多认为其是三宅氏的末裔。
通说,曾经有百济国的三兄弟在海上漂流到备前儿岛,在此繁衍生息,之后宇喜多的家纹就使用儿文字纹。
宇喜多一族最早是以地名为苗字,自称浮田氏,但是随着家族壮大,为了和分支庶流有所区别,浮田一族的嫡流改成宇喜多的苗字,而庶流则继续使用浮田苗字。
宇喜多直家的祖父宇喜多能家是备前守护代浦上家三代老臣,先后侍奉浦上则宗、浦上宗助、浦上村宗三代家督,且在与松田家、赤松家等大名的交锋中屡立战功,成为备前守护代浦上家中的头号猛将和股肱之臣。
而且,宇喜多能家的骁勇善战之名甚至传到了时任管领细川高国的耳中。
在文龟2年(1502年)冬,宇喜多能家作为备前守护代浦上家的总大将在备前与松田军开战,越过吉井川后在宍甘村附近亲自斩杀了松田家重臣有松右京进,并在次年率军加入备前守护代浦上军本队攻入了上道郡,和松田军爆发了决战。
此战中,松田家家督松田元胜也亲自率领士兵在御野郡笠井山布阵,两军在旭川的牧石河滩上发生激战,松田军抓住战机下山包围了浦上则宗的本阵,看到这一幕的能家率领宇喜多全军经过旭川前往救援。
救援途中,宇喜多能家身先士卒,就算头盔上被弓箭射中,但仍坚持奋战着,在乱战中获胜,使松田军败走并救主君于危难之中。
随着备前守护代浦上家势力越来越大,和主家赤松家的矛盾也难以避免。
浦上则宗去世之后其子浦上村宗继位,和主君赤松义村的关系降到冰点。
随后,赤松义村亲自率领士兵进攻备前守护代浦上家的本据三石城。
在赤松家大军压境下,三石城中发生动摇,出现了很多逃亡者,也是靠着得到守军信赖的宇喜多能家的持续奋战,顶住了赤松军的猛攻,不久在船坂山口之战中将其击败。
双方撕破脸之后,备前守护代浦上家也开始了自己对赤松家的下克上之路,在这一过程中宇喜多能家更是每战必当先。
永正17年(1520年),赤松义村再次起兵分兵两路讨伐备前守护代浦上家,派浦上村国进攻三石城,派小寺则职攻占美作国东部,三石城这边进展不大,但在东美作攻略中,赤松军以兵力优势,一度将备前守护代浦上家打得濒临崩溃。
在这种情况下,宇喜多能家亲率马廻众顶了上去,并集结己方的溃兵,与赤松军形成对峙,稳住了局面不至于崩坏。
在两军对峙之际,浦上村宗成功调略小寺家的家臣倒戈,以此让东美作的赤松军败走回国。
由于这些多次失败,赤松义村的威权一落千丈。相反,浦上村宗的势力进一步扩大,双方实力发生逆转,备前浦上军反过来侵入播磨国并控制了西播磨一带,使赤松义村隐居幽禁,并在大永元年(1521年)将其杀害。
至此浦上氏完成了对主君赤松家的下克上,正式成为战国大名,势力达到极盛期。
当时,备前守护代浦上家是站在细川高国一方,因此细川高国特意赏赐给宇喜多能家一匹名马、一支茶釜。
但好景不长,因次男宇喜多义家战死沙场,以及备前守护代浦上家于饭盛山城·大物之战(大物崩)中惨败,连支持细川高国的备前守护代浦上家也因此损失惨重。
有多惨呢?根据《细川两家记》中的记载,以总大将浦上村宗为首,岛村贵则(备前守护代浦上家宿老)、松田元陆(侍所所司代兼妙觉寺别当)、伊丹国扶、药师寺国盛、波波伯部兵库助、瓦林日向守等细川高国一方的诸多有力武将阵亡。
在这场被称为“大物崩”的大战中,中岛的野里川被死人的骸骨填满了,宛如阿鼻地狱的场景,堪称备前守护代浦上家与京兆细川家的桶狭间之战······
经此一役,细川高国一派的势力土崩瓦解,他自己也被细川晴元一方生擒,最终在尼崎广德寺自杀。而败退的备前浦上军打算从生濑口撤退回播磨,却遭到赤松军的持续追击,几乎全军覆没。
大物崩之后,备前守护代浦上家的势力急剧衰退,赤松晴政趁机带领赤松家逆袭,并将自身势力深入备前一国,让原本备前守护代浦上家旗下的国人领主也开始躁动不安。
而失去对其信赖有加的主君浦上村宗之后,宇喜多家也遭到了备前守护代浦上家内部政敌的打击。
天文三年,宇喜多能家在备前守护代浦上家中的政敌,宿老岛村盛实(岛村盛贯、岛村宗政)拥立幼主浦上政宗掌权之后,就以前任家督浦上村宗的遗命为由,发兵突袭宇喜多家的本据砥石城。宇喜多能家在猝不及防之下只能切腹自尽。
砥石城陷落后,宇喜多能家的长男宇喜多兴家为了保全宇喜多家的血脉不被断绝,就带着六岁的长男宇喜多直家沦落到备后国鞆津,接受了此地的富商阿部善定的庇护,并娶了阿部善定的女儿,先后生下了宇喜多忠家、宇喜多春家的两个儿子。
之后宇喜多兴家在天文五年自知有生之年难以恢复宇喜多家的家名和旧领,便在绝望中切腹自尽(一说病死),而宇喜多能家的三弟浮田国定则是在岛村盛实的大力支持下,继承了宇喜多氏一门总领、砥石城城主等职,被称为宇喜多大和守家。
而宇喜多家触底反弹的契机则是尼子家对备前、播磨两国的侵攻。
在尼子军摧枯拉朽的凶猛进攻下,不论是备前守护代浦上家还是赤松家遭遇了大败,不得不放弃领地逃到了和泉国境内去蛰伏。
而尼子军在攻打三木城失利后,受到宿敌大内家的威胁,不得不停止了进一步的进军,之后更是在吉田郡山之战中撤回了驻守在播磨境内的守军。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