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子,祭祖回来了?”
“回来了。”
“庄子上如何?”
“好得很,现在是家家有钱,每天都能吃上肉,要说大唐第一庄子也不过分,这才不到一年时间啊。孙先生,您说要是小子管理一州,有没有可能让整个州城的人都过上好日子?”
孙思邈放下手里的书,拿下眼睛,居然认真的想了想,然后笑着说到:“老道认为不出一年,必定造反。”
“WHAT?不是不是。什么?造反?不至于吧。”
“整个州府都做豆腐,卖给谁去?”
“小子不光会做豆腐啊,烈酒、饴糖、家具各种新鲜的玩意,每样都需要大量人手做工,做工可比种地划得来。”
“大唐以农为本,都做工了谁还种地?不种地就没粮食,没饭吃不造反还等什么?”
孙老道说的好像也有道理,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吃饭永远是第一位的需求,这是国家稳定的根本。重农轻商,对于古代来说还是非常有道理的。
随着种植技术发展,只需要少量人就能种出来大部分人需要的粮食,种田的人就过剩了,那时候才是工业发展的高峰期。
对于现在的大唐来说确实如此,想要治理好一个州府,修建水利、劝课农桑,不要瞎指挥,其实就能治理好了。
“孙先生,要是咱们大唐多几个如同您这样医术的人,那会是一副什么场景?”
葛明话题转的太快,孙思邈差点跟不上。这个问题更值得孙思邈好好琢磨琢磨了,虽然被称之为孙神仙,但是孙思邈从没自认医术冠绝大唐,最多是个还不错的大夫而已。
“老道自认为还是个不错的大夫,如果多一些老道这样的人,世间总会少了一些病痛吧?”
葛明对孙思邈的谦虚一点不敬佩,谦虚个什么劲儿?早就公认神医了,过度谦虚就是骄傲,甚至是显摆。
“孙先生,那如何才能让大唐多一些好大夫呢?”
“小子,老道看你今天话里有话,有什么话就赶紧说,老道在看书,非常忙。”说完还把放在桌子上的书拿了起来,假装要戴眼镜。
“小子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某种东西感兴趣才更可能学的比别人好,您可认同?”
“别看你小子年幼,这话说的非常有道理,老道认同。”
“小孩还认为,如果有人从小就对医学敢兴趣,这种兴趣可能会伴随他的一生,这样的人更可能成为好大夫。”
孙思邈点点头,说到:“这话老道也认同。”
“您说要是有一个话本,可以让孩童对医术感兴趣,您说这种话本有没有用?”
“自然是有用的,要是有这样的话本,老道都想看看。”
葛明听到孙思邈如此说,赶紧起身,一溜烟出了房门。孙思邈看的一脸懵,这孩子这是怎么了?上坟回来中邪了?这病老道可治不了。
话说葛明直奔自己房间,找出来写好的几章西游记,拿在手上就往孙思邈房间跑。要说这些日子的锻炼是有效果的,跑来跑去一点没有气喘吁吁。
葛明把手里的话本递给孙思邈,笑着说到:“孙先生,这个话本小子请您看看。”
孙思邈接过来话本,大致看了一下。李玄邈被称为圣童,少年聪慧但是体弱多病,立志学医。
“小子,怎么这个李玄邈跟老道出身如此相像?”
“孙先生,这就是按照您的出身写的呀。”孙思邈听后摇摇头,继续往下看。一边看一边摇头,忍不住问道:“这里面怎么还有个猴子?这猴子是个什么东西?”
葛明拍拍自己脑袋,前面几张快递给魏高明了,突然有个猴子确实怪怪的。
“小子差点忘记了,前面几张送给一个好友看了,要不小子给您复述一下?”
于是葛明开始讲西游记,或许因为故事比较好听,若云明显精神了很多,还体贴的给葛明和孙思邈倒了一杯水。
差不多半个时辰,葛明才把猴子为何被压在山下说完。
“小子,这个故事有点意思,神仙鬼怪的东西确实孩童比较喜欢听。不信你看若云。”孙思邈一指若云,葛明看到这孩子两眼发直,不知道在想些什么。葛明把手在若云眼前晃晃,若云这才清醒过来。
“小郎君,干什么?”
“若云,想什么呢?”
“这个故事真精彩,可惜悟空被压在山下了,也不知道有没有人来救他?这么大的本事,怎么会被压在山下呢?”
“悟空毕竟是猴子,身上全是兽性,做事只凭自己喜好,能力越大越是可能造成更大的伤害,所以需要渡劫,磨炼性子。”
若云似懂非懂,孙思邈笑着点头,说到:“说得好,能力越大,越是不加以克制,的确会造成更大的伤害。”
“孙先生,总算跟您手里的话本接上了,您现在可以看话本了。”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