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试着问到:“母后,要是孩儿把千里眼送给李道宗王叔,您说王叔会不会送点金子给孩儿?”李道宗是李世民的堂弟,比李世民小一岁,也是李虎的曾孙。李家最能打仗的就是李世民,其次就是这个李道宗了,乃是皇室的名将。
长孙皇后噗嗤一笑,说到:“只要是将军没有不喜欢千里眼的,所以千里眼才成了军国重器,不过你父皇已经安排葛明父亲监督做千里眼了。”
李承乾说到:“那不是还没做出来吗?整个长安一共才五个,父皇有一个,孩儿三人各有一个。孩儿不是为了礼物,也不是为了黄金什么的,孩儿就是想让王叔先用上千里眼。”
长孙皇后又噗嗤一笑,刚有两箱金子,任谁心情都会好点,现在看着李承乾无赖脸,更觉得好笑。不过皇家不能出君子,无耻的样子才适合做储君。
“承亁,那你明天去试试。顺便把老花镜也给魏征送过去,魏家就不要想着回礼了。”
“孩儿遵命,嘿嘿嘿。”
好一副母慈子孝,真是让人羡慕。普通的母亲只会教孩子好好学习,不要闯祸,不要惹事。要说真话,不能骗人等等等。
李泰和李丽质听说大哥明天能出去,两人羡慕不已。尤其是李泰,以前住秦王府的时候经常能出去,搬到东宫之后一次都没出去。其实这也难怪,李世民依然觉得朝堂不稳,让皇子出去实在有些担心。
李泰就在长孙皇后面前撒娇道:“母后,青雀想陪着大哥去。”李丽质也见样学样,也打算跟着李承乾出去。
一个白白嫩嫩的胖娃娃,一个粉雕玉琢的小女娃,作为母亲的长孙皇后哪里拒绝的了?关键这是亲生的啊,所以长孙皇后很干脆的拒绝了。
“青雀,丽质,如今城外难民不少,京城里面也是人心惶惶的,你们两个年幼,还是不出的好。你大哥都十岁了,算是大孩子了。”两人听后不停撇嘴,但是无可奈何。
李承乾听到自己是大孩子了,不由得挺直了胸膛。
这天晚上长孙皇后把老花镜的事告诉了李世民,李世民想了想说到:“太上皇虽然恨朕,但是大唐总归是他建立的。”
。。。
李承乾晚上没睡好,一晚上都梦到黄金。
次日李承乾很早就起床了,胡乱吃了点东西就带着几个护卫出了东宫。满京城的官员都很忙,都在忙着救灾。就算不负责救灾的人,也要假装很忙,毕竟李世民这些日子都不得闲。
要是出门晚了,怕是堵不住魏征。
魏家就在长安东边永兴坊,靠近城墙的地方,一直到后世还有这地方呢。老百姓的感情就是这么淳朴,忠臣孝子人人爱,仅此而已。
其实换个角度说,有什么样的皇帝就有什么样的大臣。贞观年间文臣武将辈出,也足以证明李世民是一代英主,担得起千古一帝。
就算不熟悉历史,秦琼、尉迟恭、程咬金谁不知道?李靖、李绩、薛仁贵,唐代的战神。还有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等等等。
这么多人才如同井喷一般出现,那是因为有舞台给他们施展。下到后世一个公司,如果业绩不行压迫员工是没有意义的,老板应该先从自身找问题。
唯一能跟李世民时代的名臣媲美的,怕是之后后世的宋仁宗时代了。包拯、狄青、范仲淹、文彦博,可惜文多武少了些。
李承乾早点出门是对的,刚到了魏家门口,就看到魏征正打算出府。魏征今天穿着破烂,据说这些日子好像都是如此,混到各处查看救灾的情况。
魏征现在是尚书左丞,这个官职已经非常高了。尚书左右仆射是负责国家大政,总领纲纪,尚书左丞正是辅佐之人。
现在魏征还兼着谏议大夫,还有御史的责任。如今国家大事就是救灾,其中要是有贪腐,自然要罪加一等,罪加一等还是小事,关键是要粮食发到灾民的手中。
魏征看到李承乾带着护卫,身着便装,赶紧下了台阶把李承乾请到了府里。
李承乾也看出来魏征有急事要出去,于是长话短说,再说魏家也不会给回礼的,听说魏家很穷。
“魏主簿,这是葛明托本宫带来的礼物,是个老花镜,可以缓解年老看不清近物的症状。”说着把盒子递给了魏征,魏征接过盒子心里还在感谢葛明,这孩子真懂事,虽然不知道这东西是做什么的,但是这份心意就非常难得。
虽然魏征现在身兼数职,但是李承乾还是喜欢叫魏征主簿,这是魏征投靠李世民的第一个官职,东宫主簿。
“不过对外要说皇后赏赐的。”李承乾补充道。
魏征这种官场老油条哪里不懂这些,赶紧施礼谢过皇后娘娘,然后再谢过太子殿下。葛明拜托的事情已了,李承乾也就告辞出了魏家,毕竟还有王叔李道宗要拜访,这才是正事。
李承乾走后,魏征让下人把礼物放到书房,等到晚上回来再看看,于是带着几个同样穿着破烂的随从出门了。
等到魏征晚上回到书房写奏折的时候,才想起葛明送的礼物来,架在鼻子上只觉得奏折上的字清楚了很多,老眼再也不昏花了。这才不由得感叹道:“神器啊神器,葛明这小子,哈哈哈哈。”
话说李承乾从魏征家出来,直奔江夏郡王王府。
李道宗武德五年受封江夏郡王,今年又征拜鸿胪卿,历左领军、大理卿,身兼数职。是李世民最信任的宗室,并且有赫赫战功,这也算初唐的名将。
只要是名将,对千里眼这种东西打仗神器基本无法拒绝。想要把东西卖给适合的客户,需要找到客户的痛点。更高明一些的商务会在痛点上再捅一刀,然后撒点盐,把项目早点促成。
现在李承乾找对了客户,而且是有钱的客户,那么卖个好价钱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李道宗是宗室,很多朝代对于宗室的态度就是位高权不重,待遇好的离谱,但是不要给国家添乱,因为宗室很多时候都是国家的蛀虫。
不少开国君主起兵的时候最初都依靠整个家族,不过立国之后分封宗室时,又会觉得亲戚实在太多了,对国家来说是一笔很大的开支。
李道宗作为名将,智商绝对在线,哪里有不知道这个道理的?再说自己身为江夏郡王,自认为也是一代名将,虽然身兼数职,但是没有一个能够领兵打仗的职务。
鸿胪卿是负责对外关系的,有点类似外交部,大理卿是管刑狱的,让一个名将管这玩意,明显专业有些不对口。所以李道宗就好好享受生活,从来不去鸿胪寺,也不去大理寺,事情全都交给下级官员做,自己不给李世民添乱。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