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几日,谢三爷哪儿都没心情去,甚至连文人茶会都不去了,就在家调|教刚买的下人。
没想到一刻不得闲:
“三老爷,南街董府送来两担谢礼,这是礼单,请三老爷过目。”
“三老爷,东街贺氏一族送来自家庄子产的时令蔬果和几担野味。”
“三老爷,……”
门房接二连三地赶来通报。
三房的院子被一担担谢礼堆满。
谢三爷起初一头雾水。
谢礼?
什么谢礼?
他何时帮了人不自知吗?
直到看了随礼担送来的帖子,方明白原因。
原来是另外八个获救孩童的家庭,对“千面圣姑”千恩万谢,想酬谢圣姑又找不着人。想着谢三爷的闺女被“千面圣姑”收作了徒弟,干脆就把谢礼送到了他这儿。
谢三爷还是头一次收到点名送给他三房的礼,这几日走路都带风,跟两位兄长说话时,都是抬着下巴、扬着嘴角。
“哎呀,想不到啊!我家姎儿才三岁,我这个当爹的就享起她的福了!大哥,我大侄女入宫快三年了吧?可有给你捎点宫中特有的吃食用品?”
大老爷被噎得说不出话:“……”
还真比不了。
他家娉儿非但没往家里捎过东西,近一年还经常捎信出来让家里送银两给她。也不知她在宫里什么光景,怎会如此缺钱。
但想到这一年来,娉儿不但升了分位,还怀上了龙胎,想来就是这些银两的功劳。
好在老太君知晓此事,走的是府里的库房,并且未让两个弟弟知晓。
要不然的话,大房私库哪经得起这般大的开销啊。
可这话他敢如实说吗?
指定不能说啊!
说了两个弟弟恐怕要闹着分家了。
谢三爷不知老大内心所思,嘚瑟完又去找老二显摆了:
“二哥,我二侄女、三侄女多久没回娘家了?怎么不带着她们夫婿回来看看你这个老丈人啊?怎么?是亲家母拦着不让来?怕开销太大?啧!真的还不如我家姎儿呢!”
“……”
老三还自诩文人呢,说话夹枪带棍的,字字句句扎人心窝。
二老爷深吸一口气:“老三,那些谢礼不过是经一下你的手罢了,人家是送给‘千面圣姑’的。”
“是啊,但姎儿师父这不是不在吗?这些时令蔬果又不禁放,只能我们代为效劳了。”
其实在收到谢礼当晚,谢三爷的书房再次出现了飞镖信函。
“千面圣姑”说心意收到,谢礼托他代为处理。
这不就是提前享起了闺女的福嘛!
“二哥,你该不会是在嫉妒弟弟吧?哈哈哈哈……”
“……”
谢三夫人带着陪嫁丫鬟和新买的下人在归置那八家送来的谢礼。
汇总以后,发现还真不少。
最值钱的当数那几张上等毛皮和两株山参,其次是锦缎布匹和上好酒水。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