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零读书网>网游>中国古代名人传> 第331章 王濬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31章 王濬(2 / 2)

经过长时间的努力,一艘艘巨大的“楼船”终于诞生了。

这些楼船长达二十余丈,高度超过十余丈,宛如一座座移动的城堡漂浮在江面上。

每艘楼船可容纳两千余人,船上设有多层楼橹,供士兵们了望和攻击。

为了增强楼船的防御能力,王濬在船身周围安装了厚厚的铠甲,使其能够抵御敌方的箭矢和投石攻击。

同时,楼船上还配备了各种先进的射箭和投石设施,让士兵们可以在远距离对敌人进行攻击。

而船头则装有锋利的铁锥,一旦与敌船相撞,铁锥就能轻易地刺穿敌船的船体,使其沉没。

这样的设计使得楼船在战斗中具有强大的冲击力和破坏力,堪称当时的“水上巨无霸”。

为了加快造船的进度,同时也考虑到民生问题,王濬推行了一项名为“以工代赈”的政策。

他招募了大量贫苦的百姓参与到造船工作中来,并给予他们丰厚的报酬。

这一举措不仅解决了百姓的生计问题,还让他们对王濬心怀感激。

百姓们纷纷积极投入到工作中,工程进度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通过这种方式,王濬不仅保障了造船工程的顺利进行,还进一步凝聚了民心。

他的智慧和策略为他赢得了人民的支持和信任,也为他日后的征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东吴虽然通过潜伏在西晋的间谍,获知了西晋正在秘密建造战船的消息,但由于当时的东吴末帝孙皓昏庸无道,整日沉迷于酒色,对国家大事不闻不问,导致东吴朝廷上下一片混乱,根本无暇顾及此事。

孙皓坚信长江天险足以抵御外敌入侵,因此对于西晋造船一事并未放在心上,也没有采取任何有效的措施来阻挠西晋的造船计划。

就这样,西晋的造船工程得以顺利进行,而东吴则白白错失了一个阻止西晋水军发展的绝佳机会。

随着时间的推移,西晋的造船工程不断取得进展。

到了伐吴前夕,王濬所率领的水军已经拥有了数千艘楼船,以及十余万训练有素的士兵。

这些楼船高大威猛,装备精良,成为了西晋灭吴的“尖刀力量”。

在公元279年的时候,西晋王朝决定对东吴发起一场大规模的六路伐吴之战。

其中,王濬率领的西路水师肩负着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顺江而下,直接攻打东吴的首都建业。

时间来到了次年的正月,已经年过六旬的王濬从成都起兵,正式开启了这场在中国军事史上赫赫有名的顺江征伐之旅。

面对晋军的强大攻势,东吴自然不会坐以待毙。

他们在长江的险要之处布下了两道严密的防线:在江底暗中设置了长达一丈多的铁锥,而在江面上则横着截断了粗大的铁链。

东吴人企图凭借这些天险来阻挡晋军的前进。

然而,王濬对此早有预料,并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工程奇谋来破解东吴的防线。

他命令手下制作了数十艘巨大的木筏,每艘木筏都有百步见方那么大。

然后,他让人在木筏上绑上草人,让这些草人穿上铠甲、手持兵器,远远看去就像是真正的士兵一样。

接着,王濬挑选了一些善于游泳的士兵,让他们推着这些大木筏在前面开路。

当木筏遇到江底的铁锥时,铁锥就会被木筏上的草人所缠绕,从而被带出水面。

这样一来,江底的铁锥就失去了作用。

不仅如此,王濬还命人制造了十余丈长的巨型火炬,并在火炬中灌满了油。

当战船遇到横在江面上的铁链时,士兵们就点燃这些巨型火炬,然后将其投向铁链。

刹那间,铁链被熊熊燃烧的火炬熔断,战船得以顺利通行。

这场水战可谓是气势如虹、锐不可当:二月初三这一天,晋军如摧枯拉朽般攻克了西陵,成功俘获了镇南将军留宪等将领;紧接着初五那天,又势如破竹地攻破了荆门和夷道两座城池,并生擒了监军陆晏;随后更是连战连捷,一路攻下乐乡,不仅俘获了水军都督陆景,就连平西将军施洪等人也都不战而降。

晋军简直就是“兵不血刃,攻无坚城”,所到之处,夏口、武昌等地的吴军都如惊弓之鸟一般,毫无还手之力,纷纷望风披靡。

当晋军的水师一路高歌猛进,抵达三山时,吴主孙皓派出的那支号称有万人之多的水军,竟然在看到晋军的旗帜后,便如土鸡瓦狗一般,直接“望旗而降”了。

三月,王濬率领大军顺利进入建业(也就是今天的南京)。

孙皓眼见大势已去,只得备好亡国之礼:他身着素衣,乘着白马,袒露着上身,双手反绑在背后,口中衔着玉璧,牵着羊,率领着太子以及宗室的二十一人,来到晋军的营门前,跪地请降。

王濬见状,亲自上前为孙皓解开绳索,收下玉璧,然后将其焚毁,并妥善地安置了所有投降的人。

同时,他还下令封存府库,收管图籍,军中没有一个人敢私自取用财物,充分展现了一代名将的风范。

至此,三国鼎立的格局终于画上了句号,西晋成功地完成了统一大业。

在灭掉吴国之后,王濬凭借着卓越的战功,被晋升为平东将军,并担任都督益梁诸军事的要职,同时还获得了朝廷的丰厚赏赐。

尽管已经步入晚年,但王濬依旧坚守岗位,尽忠职守。

尽管有些朝廷大臣对他略有微词,但晋武帝却始终对他的功绩给予高度认可。

王濬与杜预一同被誉为西晋开国的十大名将,他们二人被合称为“灭吴双璧”。

王濬的人生轨迹可谓是“大器晚成”,而他在军事方面所展现出的“以巧破险”的智慧,更是成为了后世传颂的典范。

王濬的一生,是个人才华与时代使命的完美结合。

他在治理蜀地时,始终将民生放在首位;在建造船只时,充分展现出了工程方面的智慧;而在征伐吴国时,更是运用了精妙的军事谋略。

这些方面共同铸就了他在历史上的崇高地位。

“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收”这句诗,生动地描绘了王濬率领大军顺流而下,直捣金陵,一举消灭吴国的壮举。

这一壮举不仅终结了那个动荡不安的乱世,更彰显了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作为西晋统一的“收官者”,王濬以其辉煌的功业,在军事史和政治史上都留下了浓墨重彩且不可磨灭的印记。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