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完淳利用南明皇帝朱由崧的正统名分发出檄文。
他深知檄文不能空谈大义,必须切中清军统治的痛处,他在文中历数阿济格镇守西安以来的种种暴政:
“……伪英王阿济格,暴虐无道,视我秦陇如草芥,强征蒙古良马,致使各部流离;横征暴敛,课以重税,民脂民膏尽入鞑虏之囊;动辄屠城,杀我父老,毁我家园……今皇上圣明,神武堪比太祖,饮马黄河!光复汉中,我王师神兵天降,克复洮岷,正是天亡胡虏之兆!凡我汉家儿女,蒙藏同胞,岂可再忍此荼毒?当共举义旗,迎我王师,复我华夏衣冠!”
夏完淳的工作可以说是卓有成效。
潜伏于各地的抗清力量,如米喇印、丁国栋等部,闻讯纷纷响应,甘州、凉州等地义军蜂起,整个甘陕的清军统治开始剧烈动摇。
李来亨率孤军奇袭陇西,连克重镇,更是以铁一般的事实向陇右百姓证明了南明朝廷并非偏安一隅,而是有决心、有能力北伐收复故土。
清军占领西北后的种种残暴统治制度,并不得民心。
阿济格为了筹备与南明的战事,在西北强征暴敛,不仅对汉民课以重税,更因强征蒙古各部战马、粮草,逼反了数个蒙古小部落,使得陇右、河西地区民怨沸腾,人心思明。
檄文所至,不仅是在传播消息,更是在点燃积压已久的干柴。
~~~
西安,英亲王府。
阿济格看着手里的情报,吓了一跳,再也无法保持镇定,他原本以为洮、岷两州只是一股流寇窜扰边地,不成气候。
万万没想到,这竟是一支穿过菘藩草地的明军精锐,如此悍勇难缠,不仅在极短时间内连克洮、岷,如今更是分兵数路,直插他统治腹地的软肋。
“报——!西路紧急军情,陇西明军兵临巩昌,河西米喇印、丁国栋等贼复叛,甘州危急!”
“报——!东路紧急军情,凤翔外围出现大量明军,疑是叛逆贺珍所部,凤翔请求速派援军!”
“报——!大散关军情,关外李定国有异动,旌旗蔽日,兵力不下数万,可能准备再次攻城。”
坏消息一个接一个传来,阿济格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他发现自己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西面,那支穿过菘藩草地的明军精锐难缠,引爆了整个甘肃的抗清火药桶,若不派重兵镇压,西北恐非大清所有。
东面,李定国主力兵临天下雄关大散关,一旦有失,西安门户洞开。
南面,那个该死的叛逆贺珍反复横跳,在凤翔方向上蹿下跳,牵制了他的兵力。
清军的西北兵力同时被拉扯在三个方向上,每一个方向都似乎岌岌可危。
“李定国……”阿济格咬牙切齿,最终,他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传令!集结西安八旗主力,火速增援大散关,绝不能让李定国叩关而入!西面……暂令各地坚守待援!”
他明白,李定国才是明军的主力,是真正能一击致命的拳头。
他必须亲自去挡住这一拳,至于那股奇袭陇西的明军和那些蜂起的义军,只能先稳住,待击退李定国后再回头收拾。
然而,就在阿济格亲率主力东奔大散关的同时,李来亨收到了艾能奇送回的确切情报与精细地图,以及夏完淳联络各路义军成功的捷报。
李来亨知道,决战的时刻,即将到来。
东线李定国的铁拳,即将砸向被他们成功“绑架”了主力、防守相对空虚的大散关。
而他这把深入敌后的匕首,下一步,就该刺向哪里,才能给阿济格最致命的一击,他的目光,再次投向了舆图上的那个点——平凉、秦州。
此地控扼南北,既是战略枢纽,亦可威胁阿济格增援大散关的侧后。一旦拿下,阿济格将彻底陷入首尾被断的绝境。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