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二,我果然不是你的对手啊,你这是将我先前的幻想,彻底击溃了。”
朱高炽满脸的无奈,精锐的三大营,损失近半,却是根本无法阻挡朱高煦分毫,让他一时都有些心灰意冷。
但凡能够坚持几个月,他都不至于这样,可不仅几个月没有坚持到,只不过就是几天的时间,战事糜烂成这个样子,他都无法想象朱高煦大军的实力,得有多强。
原本他是有幻想的,但如今,他的幻想彻底破灭了。
朱高炽很难接受这个局面,偌大的大明,精锐的明军,为什么在朱高煦面前,会这么的不堪一击啊。
当初朱棣带着的时候,谁敢言是明军的敌手?
哪怕就是朱高煦,朱高煦也很难占到便宜。
可朱棣一走,当他掌握这支大军后,为什么前后展现出来的差距,就这么的大?
朱高炽想不通,也想不明白,火器即便有很大的差距,但仅仅只是火器上面的差距,就能产生这么大的影响吗?
尽管想不通,但如今已经没有时间让他去想通了,他必须做接下来的抉择。
朱高炽也很清楚,如今精锐几乎尽皆失去,南方已经没有什么可以用的大军了,最为关键的是,朱高煦即将兵临京师城下。
现在他必须要做出抉择,到底是死守京师,还是立即北逃,去往顺天,去朱瞻基那里。
可很快,朱高炽就将这些都否决了。
死守京师,他知道守不住的,朱高煦水陆大军齐攻之下,京城被破,只是时间问题。
那么京师城墙高大,且坚固,他占据着地利,但又能挡住朱高煦多久?
最终既然还是挡不住,他又何必去做这些,白白死人守一个注定守不住的京师,让京师生灵涂炭?
但凡他能够看到希望,他也会守,会死守到底,可他看不见一丝翻盘的希望。
至于北逃去顺天,又有什么意义?
不过延缓一
他已经败了,如今已经证明了,哪怕他让边军南下,都已经无用了,大明与大汉之间的差距,太大了。
“老二啊,既然你有这样的本事,当初为什么不显露出来呢,如果你显露出来,这个位置,我让给你,也不至于出现如今的局面了啊。”
朱高炽更加的苦涩,这种绝望,让人格外的崩溃。
朱高炽一个人静静的待了许久,随即叫来自己真正的心腹开始安排着。
当这一切安排完成,朱高炽心头也松了一口气。
“这算是我最后的救赎吧,老二,不要让我失望。”
当天,朱能以及之前朱高炽筛选出来的那些与朱高煦有旧的将领纷纷被放出,秘密前往军中接管大军。
这件事极为绝密,没有任何人知晓。
当夜,皇宫进行换防,朱能亲自率领换防的大军接管整个皇宫。
“参见皇上。”
朱能来到朱高炽身前,看着眼前虚弱的朱高炽,心中一时复杂。
在他看来,朱高炽其实真的不差,如果不是朱高煦过于强大,发展太快,其实朱高炽真的不比朱高煦差,起码在他眼中是这样。
如今的局势,在他看来,不过都是因为朱瞻基的胡来,才导致出现了这样的情况罢了。
朱高炽挥手示意朱能起身,看向朱能。
“明日我将会在朝会上宣布停止抵抗,待老二的大军到来,开城门让老二入城。
到时必然会有人反对,那时你带兵入殿,将他们全部控制,等老二到了之后,交给老二处理吧。
你才能极佳,是难得的帅才,当初老二也救了你,待老二登基后,好好为老二,为大明效命,一定要辅佐老二让大明富强起来。
我和他无论谁上位,这个天下依旧是大明天下,现在不能再继续内耗下去了,大明经不起再来一次大规模的靖难折腾了。
多的我也不说了,我只有一个请求,待老二破顺天后,可否向老二求情,留太子一命。
只要能够留他一命,其他的我没有任何奢求了。”
朱高炽看着朱能,如今他就这一个要求了。
至于为什么让朱能求情,因为他知道自己的身子,还不知道能不能坚持到朱高煦入京。
他更加清楚,即便自己坚持到了,其他人都或许有万万一的机会活命,但他没有任何的可能。
因为他已经登基了啊,他不可能再进位太上皇,而他虽然愿意打开城门,可不代表他愿意禅让。
在这个情况之下,他只能死,只有他死了,朱高煦才能彻底放心,朱高煦才能顺利正常登基称帝。
朱高炽看得明白,正是看得明白,才做出了现有的这个决定。
先前的布置,或许是他不甘心的放手一搏吧,结果短短的时间内,就被朱高煦给打回了现实。
朱能听着朱高炽的话语,心中更是复杂。
“皇上,臣会竭力向汉王求情,但最终结果,臣恐无力干涉。”
朱能很清楚,求情他可以求情,但朱高煦的决定,他无法干涉,也不会去干涉。
这点他必须要给朱高炽说清楚,他也不想欺骗朱高炽。
朱高炽只是点点头,没有再说什么,他清楚朱能做不到那些,但他所要的,不过是寻求意思慰藉罢了。
待到天明,朱高炽召集所有人进行朝议。
当朱高炽说出放弃抵抗,打开城门让朱高煦入京的话语后,所有人都是目瞪口呆的看向朱高炽。
他们没有想到,不过就是一天的时间,怎么突然转变这么大。
然而当回过神,虽然不是所有人,但大部分人都开始反对,尤其是杨士奇等人。
他们是绝对不会投降朱高煦的,这不是他们有多忠心,有多高尚。
当初他们从建文那里没有任何心理负担的投降朱棣,若是换一个人,他们同样可以做到没有任何心理负担投降。
可唯独对朱高煦,不行。
他们与朱高煦是政敌都还是一方面,最为重要的,是他们曾经伏杀过朱高煦,他们怕!
可以说任何人都可以投降朱高煦,但唯独他们这些当初对朱高煦选择动手的人,以及朱高炽外不能投降。
所有人都在不断劝谏着朱高炽死守京城,并且开始各种提议。
朱高炽只是静静的看着,如果他不是知道过往,恐怕还会以为这些人有多忠心,多有风骨呢。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