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墙那幅《海棠春睡图》也没有移动位置,只是上面纤尘不染,显然也常被人擦试。
门边铺就的依然还是那张地毯没有变。
这让许大春还有点青涩的脸上露出的是满满的怀念。
转过正屋,进了里屋。
那张雕龙画凤的拔步床依然安静的放在那里,同样是纤灰不染。
只是上面铺着的被褥已经变成了粉色,显然有个女主人睡在了上面。
旁边的梳妆台上,放着各式护肤品,还有一张照片。
照片放大后显得有些许的模糊。
照片上的两人,正是陈建国和朱琳儿,两人在这院子里照的唯一一张照片。
那时的朱琳儿小鸟依人般靠在陈建国身上,充满了少女感。
打量了一番后,许大春就退了出来。
来到后院中的假山水池,进入了最大的地库。
里面放着的东西没变,居中的依然是那尊民国年间的大匠人所铸的“司母戊鼎\"仿品。
左右两边上的架子里,放着的那整套北宋汝窑天青釉瓷器依然在那里,
供桌后方整整齐齐码着二十几个青花大罐里的陈年普洱依然密封得很好。
两个地库都查看了一遍,里面的物品依旧如故,许大春也就没再检查。
反而回到前院,拿着房契和地契,花了半个晚上到各个行政办公室。
把存在各个部门的档案修改好,户主的名字由陈建国改成了许大春。
回到东北小县城的家时,天刚刚好蒙蒙亮起。
早上拿着书本进入校园时,也才六点十五分。
找到老师的办公室,被一位四十三四岁的女老师领到了五楼的一间教室。
他记得以往高三是在四楼,如今复读了,还要更上一层。
不知道这是不是学校的一种特别安排。
跟着这位号称以后就是复读班班主任的老师,站在九二八班的教室门口停了一会,等女老师对班里的同学做了介绍后,许大春等她招呼才走进教室。
放眼一看,整个九二八班里坐着的学生三十九名,加上他刚好四十。
简单的介绍了自己,就被安排到靠窗后面的一排座位上,这里刚好没有同桌。
许大春很满意老师的这个安排,跟靠在后门的另一位同学对视了一眼。
心照不宣的都默认俩人往后就是班里的哼哈二将。
一个守窗户,一个守后门。
介绍完,就进入了早读课时间。
虽然已经历了四世,但对于高中的课文,他还不如这一世的许大春懂得多。
第一世只上了个初中,第二世出身虽然高贵,但也就是个小学都没读完的私塾边角料。
第三世虽然占了个高中生的名头下乡当知青,但学的还没有这一世的初中知识多。
许大春翻开了语文,跟着书中的课本开始小声的念了出来。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