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零读书网>穿越>地球不屈:混沌秩序> 第470章 欧洲之旅(上)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70章 欧洲之旅(上)(1 / 1)

在结束了北美大陆那段考察后,哈依姆没有选择向西继续自己的旅程。他深知自己那身为“出走派”成员的特殊身份,在“服从派”势力根深蒂固的大本营——加州共和国里露面,无异于自投罗网,风险实在是过于巨大。为了自己的安全着想,他选择了欧洲作为这趟横跨全球的漫长旅途的最后一站。

临走前,在华盛顿特区搭乘航班之际,他最后看了一眼伊斯特河边的联合国旧址,那栋曾经象征着全球和平与秩序的宏伟建筑,此刻在夕阳的余晖下显得格外萧瑟。

里面早已是人去楼空,门窗破败,无人打理,就和那些在全球经济危机后荒废了的烂尾楼没什么区别,曾经人声鼎沸的联合国大楼,此刻只能无声地诉说着旧世界秩序的彻底瓦解。

告别了新美利坚联邦那片被内战撕裂的土地后,哈依姆搭乘着一架由新美利坚运营的跨洋航班,飞机在夜空中划过一道银色的弧线,最终平稳地降落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的土地上,那份古老而又充满新生的气息,让他感到一丝慰藉。

比起两个极端对立的中美洲内那被“九头蛇”深度渗透的狂热,以及新美利坚那被“人类至上派”极端排外主义所统治的萧条,欧洲这里的情况似乎要平和许多。

这片大陆,因为“新欧盟”的存在,而呈现出一种更为复杂的多元态势。无论是亲外星文明的思潮,还是坚决反对外星入侵的反外星思潮,在这里都有着非常广泛且深厚的受众基础。

这其中,最常被人们挂在嘴边,甚至引发激烈辩论的话题,便是他们的国家是否应该加入到日益壮大的“新欧盟”,以期在这纷乱的世界中抱团取暖,寻求集体安全与经济繁荣。

各种各样的民意调查层出不穷,其结果也往往大相径庭,充满了矛盾:有说全国人民超过七成支持加入“新欧盟”,认为这是唯一的出路;也有说全国青年普查中有百分之六十四点六的人认为应该保持国家独立,维护民族主权,不愿被“新欧盟”的庞大体系所吞噬。

新闻学媒体那曾经的高光时刻,在此刻欧洲的政治舞台上显得淋漓尽致,其影响力甚至超越了政府的宣传。哈依姆甚至能在一张报纸上,赫然看到两种完全截然不同的民意论调,它们被并列刊登,却又互相矛盾,让人啼笑皆非,那份信息战的激烈程度,可见一斑。

事实上,这样的情况在欧洲各国里十分普遍,由于派系林立,各种各样的政治组织与党派层出不穷,从传统的左右翼,到新兴的亲外星、反外星团体,其复杂性甚至超越了历史上的任何时期。

这无形中大大增加了无论是反外星势力还是亲外星势力的控制成本,使得任何一方都难以在短时间内获得绝对优势。除非哪一方在本国获得了压倒性的民意支持与政治优势,否则双方就只能互相扯皮,进行无休止的政治辩论与街头示威,一直这样拉扯下去,使得欧洲的政治生态,始终处于一种动态的平衡与僵持之中。

离开里斯本后的哈依姆,没有在葡萄牙多做停留,他一路向北,穿过西班牙的首都马德里,一座充满历史感的城市,最终,他终于踏上了“新欧盟”的土地,并在法国南部的工业重镇图卢兹待了几天的时间。

在这里,他久违地看到了过去欧洲国家那份熟悉的样貌,那份在战前被视为常态的多元与包容。这里没有亲外星势力那些令人反感的宗教仪式与狂热崇拜,也没有“人类至上派”那种极端的排外情绪与种族主义。

“抵抗派”的理念,在这里得到了最完美的诠释,他们向来不是主动出击,制造对立,而是尽可能的保持防守姿态,维护人类的尊严与自由,直到对手触碰到了他们的红线,他们才会做出强烈而果断的回击,坚韧与克制,是独属于“抵抗派”的标志。

在到达法国首都巴黎时,这座被誉为“光之城”的国际大都市,其繁华与科技感,让哈依姆感到一丝惊喜。在这里,他第一次看到了用上义体科技的普通平民,他正熟练地操控着那只仿生机械臂,在塞纳河畔散步。

出于人类对科技发展的好奇与作为情报贩子的职业习惯,哈依姆叫住了这个小伙子,并表示自己希望能和他深入交流一番,了解义体科技对普通人生活的影响。那人看出了哈依姆外来游客的身份,便很爽快地答应了。于是,双方在塞纳河边的一家露天餐馆坐了下来,那份悠闲与平静,与哈依姆之前的经历形成了鲜明对比。

哈依姆先是从对方口中得知了他的身份。这位名叫马修的年轻人,曾经是一位年轻的法国军人,在数年前作为援乌部队的一员,在扎波罗热战役中,被俄军无人机投下的集束炸弹炸伤了左臂。

由于战地医疗资源紧张,得不到及时的救治,他最终被迫截肢,失去了自己的左臂。虽然战争已经结束了许多年,那份创伤却从未愈合。可每当他看向自己缺失的左臂,那份冰冷的空虚感,一股无言的愤慨与悲伤,便会如同潮水般,瞬间席卷全身,那份痛苦,深入骨髓。

由于身体的不健全,以及那份永久性的创伤,这位年轻人可谓是为此吃尽了苦头。离开军队后,他那份残疾的身份,不仅让他在就业市场上受到排斥,求职屡屡碰壁,就连日常生活都难以自理,那份绝望,让他一度陷入低谷。

从他口中,哈依姆得知,像这位年轻人一样,因战争而伤残的退役老兵,在“新欧盟”内部并不少见。在巴黎的伤残老兵集会中,总是能看到这些人的身影,他们带着各自的创伤,寻求着慰藉与帮助。

然而,“新欧盟政府”在面对这些为国而战的英雄时,能够为他们做的,也仅仅只有每个月多那么些欧元的经济补助罢了。伤残老兵们的生活并没有得到多少改善,积压起来的哀怨也在逐渐增大,仿佛正在等待一个释放的缺口。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