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这些顶层二代三代其实都挺低调——毕竟83年严打,刑可是上了大夫的。
从那以后,不少高干子弟要么出国,要么就老老实实做人。
这位叶三反倒不一样,能力很强,很早就开始做生意。
虽然也靠关系倒腾物资,但都是正常商业合作,从不强买强卖。
去年和王冬搭上线之后,也多是请他帮忙找海外买家。
既然这样,林祖辉也就放心了。
这生意本来就不是他一个人能全吃下的,多一个人上桌也没什么。
一路上聊得挺愉快,林祖辉顺便提了提山海集团的事。
他打算投一个大型电器集团,第一期募资十亿港币,现在已经筹到五亿,剩下的准备回港岛再筹。
王冬一听就明白了,二话不说就要投一亿。
林祖辉却没同意,只让他投五千万意思一下。
因为还得留点份额给其他人,而且他俩关系太近,占股太多反而不好。
----
两人一路说说笑笑,时间过得很快。
下午三点多,车队已经到了陆丰,不过没有进县城。既然今晚就要走,也不用特意进城。
车队绕过城区,直接开向博社。
有意思的是,越往乡下走,路况反而越好。
进城前还是坑坑洼洼的水泥国道,县城边上甚至还有土路,但通往博社的这条路已经是双向双车道的沥青路面。
在80年代,这已经算是超高标准了。
王冬看着路边一大片看不到头的红薯田,觉得有点震撼。
“阿辉,这周围都是你那家农业公司包的?”
“这种的什么?我怎么没见过这种菜?”
林祖辉发现地里的红薯大多数都覆着膜,这种种植方式在当时可不是一般人能搞的。
“应该是,我看过他们报上来的资料。”
“陆丰靠海,地多是沙土,特别适合种红薯。”
“农业公司那边改良了品种和种法,除了自己包地种,也和农户签了合作协议。”
“公司提供种子、化肥和技术指导,收成之后按协议价统一收购。”
王冬看规模这么大,突然想到一个问题。
“港岛永辉生鲜消化不了这么多吧?”
“红薯只是蔬菜,又不是主食,剩下的你往哪儿卖?”
林祖辉有点奇怪地看了他一眼。这边有十亿人口,哪有什么卖不出去的?
“港岛卖不完就转内销批发市场,少赚点也是赚。”
“现在农业公司除了供港蔬菜,剩下的都走批发,不用清洗包装,只要能赚一点就行。”
“他们现在应该已经把重点放在生猪养殖上了,农业这部分已经暂缓扩张。”
王冬当然知道内销卖得掉,他是觉得可惜——这么大规模的种植,品质肯定不差。
既然港岛能卖高价,那能卖高价的地方还多着呢。
“我不是问能不能卖出去,而是问你有没有在做出口销售?”
“你要是没渠道卖出去,我可以提供销售渠道,出口肯定比在这边卖赚得多。”
听说能出口,林祖辉立刻来了兴趣。
他之前忙别的事,还真没想到红薯这种耐储存的蔬菜可以想办法出口销售。
“能出口当然好!”
“等回港岛我让人送几吨样品给你,你帮忙找人问问。”
“如果合适,规模还可以再扩大。”
“反正这里大多是沙地,又不像‘改稻为桑’那样有人管,没人会拦着我们出口创汇。”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