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零读书网>玄幻>血泪葫芦弯> 第第266章 岁末电话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第266章 岁末电话(2 / 2)

许前进心里一沉,小吴说老家有疫情,二懒叔说蛮子的娘家也有,看来不是局部的事,怕是范围不小。“我知道,刚小吴还跟我打电话说了,说是从一个运动会传去批发市场,再从市场散开来的。”他顿了顿,又问,“二懒叔,这消息靠谱不?会不会是村里人瞎传的,越传越邪乎?”

“不好说啊,现在都是小道消息,没见电视里、广播里说啥。”二懒叹了口气,声音里满是老辈人的谨慎,“但老话讲‘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咱们农村人没啥别的,就是身子骨得保重。你是村里的带头人,跟大家伙儿说一声,让大家多注意点——出门戴口罩,家里多开窗通风,别再聚在一块打牌、唠嗑了,万一传上了,可不是闹着玩的,家里连个照应的人都没有。”

“哎,我知道了二懒叔,我这就跟村委会的东子说,让他在大喇叭上喊一喊,提醒大家别乱跑。要是有从外地回来的,也得让他们先跟村委会报备,别瞒着不说。”许前进应着,心里已经开始盘算:先让和平囤口罩,再让东子用大喇叭循环喊,还要挨家统计村里从外地回来的人,一一摸清回来的路、接触过的人。

“行,那我不耽误你事了,你赶紧去安排吧,别等真出了岔子再着急,那时候就晚了。”二懒又叮嘱了两句“你自己也注意身体,别天天跑东跑西太累”,才挂了电话。

许前进刚把手机揣回口袋,就见香玲端着个搪瓷盆从屋里出来——盆沿还沾着点面粉,像撒了层霜,里面是刚和好的白面,软乎乎的,要留着晚上包饺子。“咋了前进哥?站这儿皱着眉,跟谁打电话呢?脸都快揪成一团了,跟院里的柴火垛似的。”香玲擦了擦手上的面,疑惑地问,目光落在他攥紧的拳头上,指节都露着白。

许前进转过身,把刚才小吴和二懒叔的话一五一十地跟香玲说了,末了还加了句:“现在情况还不明朗,但肯定得提前准备,不然等真严重了,想买口罩都买不着,村里的老人眼神不好,出门买东西也不方便,要是缺了,咱们心里也不安。”

香玲的脸色也变了,手里的搪瓷盆都顿了顿,面粉簌簌落在地上,沾了点雪沫子:“这么严重?那可咋整,我还想着初三带娃去镇上赶年集,给他买个会亮的新灯笼呢,去年的灯笼都破了。”

“年集别去了,人挤人的,万一有啥情况,根本躲不开。”许前进摇了摇头,语气斩钉截铁,没半点商量的余地,“你赶紧去给和平打个电话,让他不管用啥办法,先囤个五百个口罩回来——他石艺厂里有员工,自己人得用;村里的五保户、军烈属,还有王奶奶、刘爷爷他们,也得给送点过去,每人最少两三个。对了,他厂里不是还有二十多个工人吗?也得让他们注意,上班必须戴口罩,别随便去镇上逛,下班后就回家,别扎堆聚餐。”

“哎,我这就去打!”香玲把搪瓷盆放在屋檐下的石台上——石台是去年秋天新砌的,还带着点水泥的潮气,凉得很,转身就往屋里跑。刚跑两步又回头,头发上还沾着点面粉,像撒了层白糖:“对了前进哥,除了口罩,要不要再囤点米和面?万一到时候路口封了,进货的车进不来,买不着粮食,家里没吃的可不行,娃还得吃饭呢。”

许前进一拍大腿,差点忘了这茬,心里直夸香玲想得周到,比他还细心:“对对对!让和平也多进点米面油,还有白菜、萝卜、土豆这些耐放的菜,再进点猪肉、鸡肉——冻在咱的大冰柜里,能吃好久。不光咱们自己家备着,厂里也得摆满货,别到时候村里人买不着东西,慌了神,到处乱传闲话。”

“知道了!”香玲应了声,脚步匆匆地进了屋,木门“吱呀”响了一声,又很快关上,把寒风挡在了外面。

许前进又站回院里,雪下得比刚才密了些,落在他的绒线帽上,没一会儿就积了层薄薄的白,像撒了层奶粉。他望着村里的方向——家家户户的烟囱都冒着烟,烟柱在寒风里歪歪扭扭地往上飘,裹着点柴火的焦香;有的人家已经开始贴春联了,红底金字的“福”字倒着贴在门上,在雪地里格外显眼,透着股子年味儿。

“希望别太严重啊……”他叹了口气,掏出手机拨通了东子的电话,指尖因为冷,有点不听使唤,按了两次才按对号码。“喂,东子吗?跟你说个事,现在外面有疫情,跟以前的萨斯差不多,你赶紧去把大喇叭打开,跟大家伙儿说一声——过年别串门,别赶集,出门必须戴口罩,家里多通风,勤洗手……”

电话那头的东子还在惊讶地追问“真有这么严重?”“消息靠谱不?”,声音里满是不信,徐前进耐心地解释着,把小吴和二懒叔的话重复了一遍,声音在寒风里传得很远,连院外路过的老黄牛都抬了抬头。院墙上挂着的红灯笼被风吹得晃了晃,红光映在徐前进的脸上,暖了点。他知道,这个年或许没有往年热闹,没有串不完的门、喝不完的酒,但只要大家都小心点,互相帮衬着,总能平平安安地熬过去。雪还在下,可他心里却没那么冷了——村里人的事,就是他的事,只要把该做的都做好,把大家护好,就不怕这疫情来势汹汹。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