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闻言,心中一震。
他明白了韦素柔的意思。
她需要的,不是物质上的帮助,而是精神上的支持,以及自由表达的权利。
回到长安后,李承乾立刻下令,所有《民生志》的副本,都要加刻盲文。
并在全国的“炭工学堂”里,设立“无声讲席”,配备图文板和振动提示器。
首批学员中,就有周哑子的徒弟们。
与此同时,在洛阳。
韩十四正忙着组织“流浪儿技训营”。
他教孩子们识字、算数,还教他们一些简单的技术。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愿意学习。
一个名叫狗蛋的顽童,总是偷偷地溜出去偷东西。
韩十四没有责骂他,而是把他带到了一户孤寡老人的家里。
老人的灶台坏了,已经很久没有烧过热水了。
韩十四带着狗蛋,一起动手修理灶台。
他们忙碌了一下午,终于把灶台修好了。
老人颤颤巍巍地端出半碗热粥,递给狗蛋,哽咽着说道:“多少年了,没有人肯弯腰碰我家的炉子了……”
狗蛋怔怔地站在那里,看着老人慈祥的笑容,心中百感交集。
第二天,他主动报名参加了技训营,认真地学习技术。
学成之后,他自创了一条“乞儿维修路线图”,标注了全城孤寡户的位置,带着其他孩子,轮流为他们提供维修服务。
韩十四将这种行为,命名为“暖债”——你受过的冷,是用来帮别人取暖的。
在遥远的汴州。
杜君卿正忙着集结南北“火导”的代表,准备向朝廷提交一份《技术公民权请愿书》。
她主张,凡是持有资格证的匠人,都应该享有提案、监督、申诉的权利。
然而,她的行动,却遭到了柳奭的阻挠。
柳奭认为,杜君卿是在结党营私,企图颠覆朝廷。
关键时刻,三百名社师联名上书,声援杜君卿。
他们在奏折里,附上了一件自己亲手改造的炉芯零件,并在盒子里放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这是我修的火,我说了算。”
裴行俭奉命查办此事。
他翻阅了整整七箱文书,查阅了无数的资料,最终,他还是没有将此事呈报给朝廷。
因为他知道,这些匠人们,只是想要维护自己的权利,他们并没有任何恶意。
春社前夕,长安街头炸开了锅,一帮子聋哑匠人,硬是把“不说话,闷声搞大事”的精神发挥到了极致。
他们抬着一尊光溜溜的无面铜像,浩浩荡荡地游街,那木牌举得比谁都高:“咱不拜神,咱自个儿造火!”这阵仗,直接把长安百姓的眼珠子都给干瞪出来了。
还没等这股“无声胜有声”的劲儿过去,终南山那边又传来喜讯——韦素柔,那位眼睛看不见,脑子却亮堂得像装了太阳能板的奇女子,居然捣鼓出了“共振报警铃”。
这玩意儿神了,炉子温度一不对劲,地面就跟着震,给盲人兄弟姐妹们提个醒,简直是居家必备,安全感拉满。
东宫里,李承乾焚香静坐,表情严肃得像在参加期末考试。
他从抽屉里摸出最后一枚系统残片,那是他穿越的证明,也是他开挂人生的金手指。
现在,他要把这玩意儿扔进熔炉,彻底跟过去告别。
“启动文明模拟程序。”
火光映红了他的脸,他轻声念出了当年初见系统时,下达的第一个指令。
程序早就关了
窗外,孩童的歌声再次飘来:“不是天雷劈下来……”这一次,李承乾没有选择沉默。
他缓缓起身,推开了那扇象征着权力与束缚的大门,毅然决然地走入了喧嚣的人群。
“殿下,您这是……”薛仁贵一身戎装,神色复杂地看着他。
李承乾笑了笑,拍了拍他的肩膀,指着远方热闹的人群说道:“走,陪我去看看,这长安城,到底是谁说了算……”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