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姐的脸色一下子沉了下来,把配方本紧紧抱在怀里:“这可是我爹传下来的,里面记着‘桂花糖龙’的老方子,现在市面上根本没人会做,怎么就估值低了?”
张薇连忙解释:“陈姐,估值低不代表方子不值钱,是因为纸张保存状况影响了物件本身的完整性。但我们可以给配方做数字化存档,再加上保险保障,这样既能保护原件,又能让方子传下去,您说是不是?”
李馆长也在一旁帮腔:“张经理说得对,上次我去省图书馆,看到他们把古籍都做成了数字版,既不影响研究,还能防止原件损坏,咱们的配方本也能这么办。”
陈姐沉默了一会儿,低头摸了摸配方本上的蓝布封面,那是她出嫁时母亲缝的,上面还绣着一朵小小的糖花。她抬头看着张薇:“那数字化存档的时候,能让我儿子也来看看吗?他在外地读大学,总说想了解家里的手艺。”
“当然可以!”张薇立刻答应,“我们可以安排专业的摄影师上门拍摄,还能给您儿子发电子版,要是他想学习配方,我们也能帮着对接传承基地的教学课程。”
陈姐这才松了口气,小心翼翼地把配方本交给张薇,像是交出了自己的心头肉。张薇接过配方本,用提前准备好的无酸纸包裹起来,放进特制的档案盒里,轻声说:“您放心,我们一定会保护好它。”
接下来的几天,张薇跑遍了双生谷的十几家作坊,遇到的问题远比想象中多:老吴担心熬糖炉的折旧率影响理赔,阿杰纠结3d打印模具算不算“传统工具”,还有几位年轻传承人觉得保费太贵,想再等等看。张薇耐心地一一解答,有时候为了一个估值问题,要跟公司的评估部门反复沟通,直到传承人满意为止。
半个月后的一个清晨,张薇刚到公司,就接到了老周的电话,电话里的声音带着急慌:“张经理,不好了!我的紫铜锅被人撞了!”
张薇心里一紧,赶紧问清地址,抓起公文包就往老周的作坊赶。到了地方,就看见老周蹲在地上,手里拿着一块碎铜片,脸色发白——紫铜锅的锅底被一辆送货的三轮车撞出了一个大洞,糖液洒了一地,在地上结成了一层硬硬的糖壳。
“怎么回事啊?”张薇蹲下来,看着变形的锅底,心里也跟着揪紧。
“送货的小伙子没看清路,直接撞进了作坊,锅就成这样了。”老周的声音带着哽咽,“这锅传了五代人,从来没出过这么大的事,要是修不好,我怎么对得起祖宗啊?”
张薇赶紧拿出手机,对着锅底拍了照片,又联系了公司的理赔部门,说明情况:“周师傅,您别着急,咱们已经投保了,现在我就帮您申请理赔,评估完之后,要么找师傅修复,要么根据估值赔偿,肯定不会让您吃亏的。”
她一边安抚老周,一边帮着清理地上的糖液。小林也赶了过来,手里拿着一块布,默默地帮着擦锅身上的污渍。老周看着张薇忙碌的身影,心里的慌乱渐渐平复下来——要是以前,遇到这种事,他只能自己认栽,现在有了保险,终于有人能帮他一把了。
三天后,理赔评估结果出来了:紫铜锅的修复难度较大,但可以找非遗铜器修复师进行补铜和加固,修复费用由保险公司全额承担,修复期间,还能给老周补贴一台临时熬糖锅,保证他的作坊能正常运转。
老周拿着评估报告,激动得手都在抖。他拉着张薇的手,不停地说:“谢谢你,张经理,要是没有这保险,我这作坊怕是要停了,这手艺也没法传下去了。”
张薇笑着说:“这是我们应该做的,能帮着你们保护手艺,我们也觉得很有意义。”
修复紫铜锅的那天,老周特意请了假,守在修复师的工作室里。看着修复师一点点把铜片补在锅底,再用特殊的工具打磨光滑,老周的眼睛一直盯着锅身,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修复师笑着说:“老周,你这锅是好东西,材质纯,工艺也精,修复后再用几十年没问题。”
老周咧开嘴笑了,眼角的皱纹挤在一起,像极了糖龙身上的鳞片。
紫铜锅修好的那天,双生谷的传承人们都来老周的作坊看热闹。老吴摸着修复好的锅底,感慨地说:“还是张经理靠谱,我也赶紧把我的熬糖炉投保了,省得以后出问题心慌。”
阿杰也说:“我之前还纠结3d打印模具的事,现在想通了,不管是老工具还是新工具,只要能传手艺,都该保护好,我这就去找张经理签合同。”
张薇看着热闹的场面,心里暖暖的。她想起刚接手这个项目时,同事还劝她:“非遗传承保险没什么利润,还麻烦,别太较真。”但现在她明白了,这份保险保护的不只是工具和人,更是一代代人坚守的手艺,是流淌在骨子里的文化根脉。
又过了一个月,传承基地举办了一场“糖龙文化节”,老周带着修复好的紫铜锅,熬了一锅最正宗的琥珀糖液,现场制作了一条两米长的“祥龙献瑞”糖雕。阳光照在糖龙身上,泛着晶莹的光泽,引来不少游客拍照。
张薇也来了,她站在人群里,看着老周专注的神情,看着小林在一旁认真学习,看着陈姐拿着数字化的配方本,给游客讲解“桂花糖龙”的故事,心里突然涌起一股成就感——她做的不只是一份保险,更是在为这些古老的手艺,撑起一把“保护伞”,让它们能在时光的风雨里,继续绽放光芒。
文化节快结束的时候,老周把张薇拉到身边,递给她一块小小的糖龙,那是用新熬的糖液做的,龙身上还刻着一个“保”字。
“张经理,谢谢你,这糖龙你拿着,甜个嘴。”老周笑着说,“以后咱们的手艺有保障了,我要把这手艺好好传给小林,让它一直传下去。”
张薇接过糖龙,放进嘴里,甜丝丝的味道在舌尖散开,心里也跟着甜了起来。她看着眼前的老周,看着远处热闹的人群,突然明白:糖衣之下,是传承人的匠心坚守;保障之上,是文化的生生不息。而她,愿意一直做那个守护这份甜蜜与坚守的人,让更多的非遗技艺,能在时光里,甜甜蜜蜜,长长久久。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