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零读书网>同人>逸霄> 第514集:古艺现用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14集:古艺现用(2 / 2)

“你看这段记载,‘陶土需杂以细砂三成,草木灰一成,烧制时以松木为薪,文火慢烧三日’,这样做出来的陶模既保温又不易变形。”温如霜拿着古籍复印件找到风痕,“我们新做陶模时,可以按这个配比来,或许能提升内层的耐用度。”

风痕立刻将这个发现融入设计中,还特意联系了当地的陶艺工坊,定制了一批符合古法制程的陶土内层。与此同时,他也找到了一家擅长精密铸造的工厂,按照设计图制作钢壳,为了避免钢壳导热过快,还特意在钢壳内壁做了喷砂处理,增加隔热效果。

第一批“陶钢复合模具”做出来时,整个传承基地的人都围了过来。模具通体呈深褐色,外层钢壳泛着柔和的金属光泽,内层陶土上刻着经典的“五爪金龙”纹路,用手一提,重量比纯陶模轻了不少,晃动时也听不到陶土碰撞的声音。

“咱们现在就试试!”阿松迫不及待地拉着风痕和温如霜来到熬糖房,灶上的麦芽糖已经熬得金黄透亮,冒着细密的气泡。阿松小心地将糖料倒入复合模具,糖料顺着陶模的纹路缓缓流动,很快填满了整个型腔。

众人屏息等待,十分钟后,风痕用测温仪测量模具外壁温度,显示为58c,而模具内壁温度仍有72c,温差刚好14c,和纯陶模的保温效果几乎一致。又过了二十分钟,阿松打开模具,一条完整的糖龙赫然出现,龙角锋利,龙鳞清晰,甚至连龙须都根根分明,比用纯陶模制作的还要精致。

“成了!”阿松激动地拿起糖龙,高高举起,“你们看,这纹路多清楚!”他还故意把模具轻轻放在案台上,发出“咚”的一声闷响,模具完好无损,再也没有以往那种生怕摔碎的小心翼翼。

接下来的几天,传承基地的匠人们都试用了陶钢复合模具。有人特意做了抗摔测试,把模具从半人高的地方摔下来,钢壳虽然磕出了点痕迹,内层陶土却毫发无损;还有人连续用模具制作了二十条糖龙,模具的保温性始终稳定,没有出现糖料冷却过快或变形的情况。

“以前用陶模,一天最多做十条,还得小心伺候着,现在用这复合模具,做二十条都没问题,还不用怕摔。”年轻匠人小林兴奋地说,“而且这模具的卡扣设计特别方便,换陶土内层只要一分钟,想做不同纹路的糖龙,再也不用搬来搬去一大堆模具了。”

温如霜看着匠人们熟练地使用复合模具,心里满是欣慰。她没想到,自己偶然提起的古籍记载,竟能和风痕的技术创新结合得如此完美,既保留了传统陶模的精髓,又解决了传承中的实际难题。风痕则在一旁记录着匠人们的使用反馈,准备对模具的细节再做优化,比如把钢壳的边角做得更圆润,避免划伤手,再增加几个不同尺寸的型号,满足制作大小糖龙的需求。

很快,传承基地决定批量定制陶钢复合模具,不仅分发给出基地的匠人,还寄给了外地的糖龙传承点。远在云南的传承人收到模具后,特意发来视频,视频里他用复合模具制作出了融入当地傣族花纹的糖龙,还说:“以前陶模运输到这儿,至少得碎一半,现在这钢壳模具,怎么颠都没事,太方便了!”

这天傍晚,温如霜和风痕坐在展馆的露台上,看着夕阳下匠人们忙碌的身影,远处传来熬糖时麦芽糖融化的甜香。

“你说,咱们的祖先要是知道,他们的陶模能和钢结合在一起,会不会很惊讶?”温如霜轻声问。

风痕笑了笑,拿起桌上的复合模具,阳光透过模具的纹路,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我想他们会高兴的,因为我们没有丢掉传统,只是用新的方式,让这份手艺走得更远。”

阿松这时走了过来,手里拿着一条刚做好的糖龙,递给他们:“尝尝,用你们设计的模具做的,比以前更甜了。”

温如霜咬了一口,糖料的香甜在口中化开,带着淡淡的陶土清香。她看着手中的糖龙,龙身上的纹路清晰可见,仿佛承载着历代匠人的智慧与期待。而那陶钢复合的模具,就像一座桥梁,连接着过去与未来,让糖龙技艺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延续,永远焕发生机。

传承基地的仓库里,新一批陶钢复合模具整齐地码放在货架上,等待着被送往全国各地,陪伴着匠人们制作出更多精美的糖龙,将这份甜蜜的传承,传递给更多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