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零读书网>同人>逸霄> 第613集:糖坯里的竹溪风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13集:糖坯里的竹溪风(2 / 2)

“对了,”温如霜忽然说,“上次陈老家的孙子,不是说想看看虚拟糖坯吗?他说从来没见过‘会编竹篾的糖’。”

风痕点点头:“等下周测试版出来,我们带个设备回去,让村里的老人都试试。”

小陆凑过来:“那我要不要加个‘竹编教学’的小模块?阿婆编竹网的手法,我录了视频,能不能做成动画?用户编不会时,点一下就能看阿婆怎么编。”

“当然要加!”温如霜笑了,“阿婆说,手艺是要传的。咱们这虚拟糖坯,不就是在传竹溪的手艺嘛。”

接下来的半个月,工作室里天天飘着“竹香”。有时是风痕在调竹叶飘落的角度,有时是小陆在录阿婆的竹编口诀,温如霜则忙着整理村里老人的话——王爷爷说竹编要“紧三松二”,李奶奶说编到最后一圈要“留三分劲”,这些都被她记在本子上,变成了虚拟糖坯的“编织小贴士”。

测试版出来那天,他们带着设备回了竹溪村。竹阿婆和村里的老人们围在院子里,看着温如霜戴上触感手套,在虚拟糖坯上编竹篾纹。

当第一片竹叶飘落在纹路间隙,屏幕弹出“竹溪小幸运”的提示时,竹阿婆忽然笑出了声,伸手摸了摸显示屏:“像,真像。这竹叶落的位置,跟我年轻时编竹篮一模一样。”

陈老家的孙子凑过来,也想试试。他戴着小一号的手套,笨手笨脚地编着,忽然抬头问:“如霜姐姐,为什么编到这里,手套会软一点呀?”

温如霜指着屏幕上的竹篾:“因为这里是竹芯呀,就像你手里的竹筷子,里面的芯是软的。”

小孩似懂非懂地点点头,继续编着。不一会儿,一片竹叶飘下来,刚好落在他编的歪歪扭扭的纹路里,提示弹了出来。他兴奋地跳起来:“阿婆!阿婆!我也有竹溪小幸运!”

竹阿婆笑着摸了摸他的头:“是呀,咱们竹溪的孩子,都有巧劲。”

温如霜看着眼前的画面,忽然觉得眼眶有点热。她想起刚接这个项目时,领导说“要做最真实的虚拟糖坯”,那时她以为“真实”是数据精准,是触感逼真。可现在她才明白,真正的真实,是藏在数据背后的温度——是竹阿婆指尖的力度,是竹叶飘落的角度,是村里老人说的“顺着竹的性子”。

那天晚上,他们在陈老家吃饭。竹阿婆煮了竹笋汤,鲜得能尝出山间的露水味。风痕说,要把“竹笋汤的香味”也加进虚拟糖坯里——用户要是编出完整的竹篾纹,就能解锁“竹溪风味”,闻着竹笋汤的香味,看虚拟的竹溪村日出。

“还要加个‘竹溪之声’,”小陆喝着汤,含糊地说,“把村里的竹风声、鸟鸣声都录下来。用户编竹篾时,能听见风穿过竹林的声音,就像真的在竹溪村一样。”

温如霜点点头,看向窗外。夜色里,竹影摇曳,风穿过竹林,发出“沙沙”的声——那是竹溪村最温柔的声音,也是她要放进虚拟糖坯里的,最珍贵的声音。

后来,虚拟糖坯正式上线。后台数据显示,有很多用户会特意等到“竹叶飘落”,甚至有人为了“竹溪小幸运”,反复编同一圈竹篾纹。评论区里,有人说“摸虚拟竹篾时,想起了外婆编的竹篮”,有人说“竹香飘出来的瞬间,突然想回乡下看看”。

温如霜把这些评论打印出来,寄给了竹阿婆。没过多久,阿婆寄来了回信,还是歪歪扭扭的铅笔字:“如霜,村里的老人们都知道了,说咱们竹溪的竹编,现在全国人都能看见。谢谢你,把竹溪的风,装进了机器里。”

那天下午,温如霜在工作室里,戴着触感手套,编了一个完整的竹篾纹。竹叶飘落在间隙里,竹香轻轻散开,耳机里传来风穿过竹林的“沙沙”声。她闭上眼睛,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晨雾弥漫的清晨——竹阿婆蹲在院角,指尖翻飞,竹篾间的晨露,闪着细碎的光。

她忽然明白,技术或许是冰冷的,但藏在技术里的心意,永远是暖的。就像竹溪村的竹子,不管过多少年,只要有人记得它的纹路,记得它的温度,它就永远不会消失。而她要做的,就是把这份温度,一直传下去。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