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零读书网>同人>逸霄> 第658集:老手艺的“新用途”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58集:老手艺的“新用途”(1 / 2)

草编新韵:老手艺的时尚突围

非遗传承博物馆的晨光总是带着几分温润,透过特制的玻璃穹顶洒在展厅里,给那些承载着岁月温度的手作镀上一层柔光。张爷爷的草编展区前,几只色泽金黄的草编蝈蝈笼静静悬着,笼身的纹路细密如织,是他年轻时最得意的手艺。这天清晨,他刚把新编好的草席在展区角落铺开,一个穿着简约亚麻套装、背着帆布包的年轻姑娘就站在了展区前,目光紧紧锁在那些经纬交错的草编物件上。

姑娘叫苏晚,是业内小有名气的独立设计师,主攻自然材质与现代时尚的融合设计。前一天她在博物馆线上展厅浏览时,偶然看到张爷爷的草编作品——那只用陈年麦秸编的提篮,篮沿处巧妙地织出缠枝纹样,质朴中透着精巧,瞬间击中了她一直以来寻找的设计灵感。“您就是张守义张爷爷吧?”苏晚走上前,声音里带着难掩的兴奋,“我是设计师苏晚,昨天在博物馆线上展区看到您的草编,特别受触动。”

张爷爷放下手里的草秸,抬头打量着眼前的姑娘。他见过不少来博物馆参观的年轻人,大多是好奇地拍几张照片就走,像这样专程找过来的,还是头一回。“姑娘,你找我有事?”他的语气带着几分警惕,也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期待。

“张爷爷,我想和您合作。”苏晚直截了当,从帆布包里拿出一叠设计稿,摊在展区旁的展示台上,“您看,我想把草编和现代配饰结合,做一系列包包、帽子。这是我初步的设计图,比如这款托特包,主体用您擅长的平纹编织,包身侧面织出简约的几何纹路,搭配皮质包带,既保留草编的质感,又符合年轻人的审美。还有这款宽檐帽,帽檐用加密编织定型,帽身点缀少量草编流苏,夏天戴又轻便又时尚。”

设计稿上的线条流畅利落,草编元素与现代款式的融合恰到好处。张爷爷的目光落在图纸上,手指不自觉地摩挲着自己粗糙的掌心——那是几十年与草秸打交道留下的痕迹。他年轻时跟着父亲学草编,编过席子、篮子、粮囤,都是些农家过日子的物件。后来日子好了,这些东西渐渐没人要了,若不是温如霜邀请他把手艺搬进博物馆,他的草编恐怕早就被埋在柴房的角落里了。

“合作?”张爷爷皱起眉头,拿起一张设计稿,眼神复杂,“姑娘,你这想法是好,但草编这东西,是老物件了,糙得很,不耐脏也不结实,年轻人追求时髦,哪会喜欢这个?”他想起去年给孙子编了个草编书包,孙子看了一眼就摇头:“爷爷,这太土了,同学们都用防水书包。”那句话像根刺,扎在他心里好久。

“张爷爷,草编的质感恰恰是它的优势。”苏晚急忙解释,“现在年轻人追求自然、环保,越质朴的东西越受欢迎。而且我们可以对草秸进行特殊处理,增加它的防水性和韧性,解决耐用性的问题。我之前做过调研,市面上用天然材质做的配饰特别受欢迎,您的草编手艺这么好,只要设计得宜,肯定能被年轻人喜欢。”

张爷爷还是摇头,把设计稿推回给苏晚:“姑娘,谢谢你看得起我的手艺,但这事我得再想想。我做了一辈子草编,都是按老法子来,突然改成这些花哨的样子,心里没底。”他转身走到展区角落,拿起那只陈年麦秸提篮,轻轻抚摸着:“这东西,是给人用的,不是当摆设的。要是改得四不像,既丢了老手艺的本,又讨不了年轻人的好,何苦呢?”

苏晚看着张爷爷落寞的背影,知道他不是拒绝创新,而是对老手艺爱得深沉,怕自己的改动亵渎了这份传承。她没有再劝说,只是把设计稿留在了展区的桌子上:“张爷爷,设计稿您留着,您慢慢想。不管您最后答不答应,我都特别敬佩您的手艺。我明天再来,希望您能给我一个机会,也给草编一个机会。”

第二天一早,苏晚如约来到博物馆,刚走到草编展区,就看到温如霜正和张爷爷坐在展区旁的长凳上说话。阳光透过展厅的玻璃窗,落在两人身上,温如霜的声音温柔却坚定:“张爷爷,苏设计师的想法我知道了。您担心草编不合年轻人胃口,其实我也理解,但传承不是守着老物件不变,而是让老手艺在新的时代活下去。您看咱们博物馆的少儿体验区,孩子们用吸管编蚂蚱,不也是对竹编的创新吗?草编要想走得远,就得跟上时代的脚步。”

张爷爷叹了口气:“如霜,我不是不想创新,就是怕改坏了。这草编就像我的老伙计,我怕折腾得它认不出原样了。”

“张爷爷,创新不是否定过去,而是在传统的基础上添新东西。”温如霜拿起苏晚留下的设计稿,指着上面的纹路,“您看,苏设计师的设计里,还保留着您擅长的平纹编织、缠枝纹,只是把它们用在了新的载体上。而且苏设计师是专业的,她知道怎么平衡传统与时尚,您只管把您的手艺拿出来,设计和后期处理交给她,咱们一起试试,不挺好吗?”

这时,苏晚走上前,笑着说:“张爷爷,温馆长说得对。我不会让草编失去它本来的味道,只是想给它换个‘衣裳’,让更多人看到它的美。如果您愿意合作,制作过程中您全程把关,要是您觉得哪里不合适,我们随时改,直到您满意为止。”

张爷爷看着温如霜信任的眼神,又看看苏晚真诚的笑容,心里的犹豫渐渐松动了。他想起年轻时父亲教他草编时说的话:“手艺是死的,人是活的,只要守住本心,怎么变都不怕。”或许,他真的该给草编一个机会,也给自己一个机会。“那……那我就试试?”张爷爷的声音有些沙哑,却带着一丝决绝,“但丑话说在前头,要是做出来的东西丢了草编的魂,我可就不干了。”

“太好了!张爷爷,谢谢您!”苏晚激动地握住张爷爷的手,“您放心,我一定不会让您失望的!”

合作的事敲定后,苏晚立刻带着团队进驻博物馆附近的临时工作室,张爷爷也把自己珍藏的陈年麦秸、玉米叶搬到了工作室。一开始,合作并不顺利。苏晚设计的一款斜挎包,要求包身轻薄却能承重,张爷爷按老法子编织,编出来的包身要么太厚,要么不够结实。连续试了三天,都没能达到要求,张爷爷的情绪有些低落,坐在工作室的角落里,闷头抽烟。

“张爷爷,您别着急。”苏晚递过一杯热茶,“可能我们的思路不对,不如您教教我,草编最结实的编织方法是什么?咱们结合您的方法,再调整设计。”

张爷爷接过茶杯,叹了口气:“最结实的是‘十字绞编’,但那种编法费料又费时间,而且编出来的东西太厚,不适合做包包。”

“那能不能改良一下?”苏晚眼睛一亮,“比如只在包带和包底这些需要承重的地方用‘十字绞编’,包身用轻薄的平纹编织,这样既结实又轻便。”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