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就这样一天一天的流逝了。
没过多久,联合国就发来了通知。
为华国维和部队颁奖。
这是属于全体的荣耀。
联合国维和特派团营地的广场上,晨雾还未散尽。
三十名华国维和官兵代表身着笔挺的荒漠迷彩礼服。
肩章上的蓝盔标识在朝阳下泛着哑光。
易扬站在队列最前方,左手下意识地按了按作战靴的绑带。
主席台背景板上,联合国旗与红旗并排飘扬。
特派团司令穆罕默德少将穿着熨烫平整的深绿色礼服,胸前挂满了来自不同国家的勋章。
他的目光扫过队列,在易扬身上停顿了三秒。
这个年轻的中国营长,一个月前曾在武装冲突区创造过"零伤亡解救23名平民"的奇迹。
"请各单位注意,授勋仪式即将开始。"
扩音器里传来fǎ语和英语的双语播报。
尼泊ěr维和部队的官兵们坐在观礼席前排,他们的营长拉伊上校正用望远镜观察中国官兵的队列。
三十个人的间距误差不超过五厘米,帽檐的角度如用量角器校准过一般。
"看看他们的军姿,"
他对身边的副官低语,"即使在非洲的烈日下站了半小时,连睫毛上的汗珠都挂得一样整齐。"
顾懂站在易扬侧后方,手里紧紧攥着一份折叠整齐的名单。
那是全体官兵在任务区的战绩统计。
在任务区排除地雷372枚,搭建临时学校12所,临时医疗点十二个,护送人道主义物资820吨。
每一个数字背后,都藏着不为人知的惊心动魄。
当他的目光落在"谢宇"这个名字上时,指节微微泛白。
"请华国维和部队指挥官易扬上前。"
穆罕默德少将的中文带着阿拉伯语的卷舌音。
易扬迈着正步走到台前,军靴踩在红地毯上发出沉闷的声响。
他注意到观礼席上的乌拉圭维和部队指挥官加西亚上校正调整相机焦距,镜头对准了自己胸前的资历章。
和平荣誉勋章的银质章体在阳光下流转着柔和的光,背面雕刻的橄榄枝环绕着地球图案。
当穆罕默德少将将勋章别在易扬礼服上时,台下响起了掌声。
"易扬营长,"
穆罕默德少将的声音陡然提高。
"在你指挥的24防御战中,你的部队顶住了十倍于己的武装分子进攻,却没有误伤一名平民。”
“这种对生命的敬畏,是维和精神的最好诠释。”
观礼席上响起掌声,其中夹杂着几声惊叹。
孟jiā拉国部队的哈米德少校正和身边的军官争论着什么,手指不停地比划着战术手势。
他们上周刚在同样的区域遭遇伏击,付出了三名士兵伤亡的代价。
“华国军队的防御部署简直像教科书,”
哈米德少校的声音透过人群传来,"他们总能在最不可能的地方找到防御支点。"
接下来要颁发的是联合国维持世界和平奖
当顾懂代表部队领取"联合国维持世界和平奖"时,三十名官兵同时敬礼。
金色的奖状在晨风里微微颤动,上面用联合国六种官方语言写着。
"表彰华国维和部队在任务区展现的专业素养与人道主义精神"。
加西亚上校放下相机,从口袋里掏出笔记本快速记录。
他想起两周前的联合巡逻任务。
华国士兵在发现可疑物品时,没有像其他国家部队那样直接摧毁。
而是先用无人机三维扫描建模,确定是平民遗留的农具后,还特意派两人将其送到附近村庄。
"他们的谨慎里藏着对当地文化的尊重,"
加西亚对翻译说,"这比任何武器都更有力量。"
领取集体奖的过程中,顾懂特意停顿了三次。
第一次是念到"排除爆炸物"时,他想起谢宇牺牲的场景。
第二次是提到"医疗救助"时,他看见队列里卫生员李天眼角的泪光。
第三次是全场鼓掌时,他仿佛听见任务区学校孩子们唱的华文儿歌。
接着,又该易扬上台领奖了。
姆巴伊·迪亚涅上尉勋章的深蓝色绶带刚绕过脖颈。
易扬就感觉到无数道目光聚焦在自己身上。
这枚以牺牲的塞内加尔维和军官命名的勋章,在联合国荣誉体系里代表着最高等级的勇气褒奖。
"关于易扬营长的这次行动,"穆罕默德少将的语气变得凝重,"指挥部曾有过激烈争论。”
“但当我们看到被解救的11名儿童安全回到父母身边时,所有质疑都烟消云散了。”
“他举起手中的卫星照片,画面里华国士兵用身体组成人墙,将平民护在中间穿越火线。
观礼席后排传来倒吸冷气的声音。
漂亮国参谋团的威尔逊上尉正对着照片测量射击角度,计算器上显示的"0.3秒反应时间"
让他忍不住皱眉。
这意味着华国士兵在遭遇伏击时,从卧倒到举枪的动作比北约标准快了0.7秒。
"他们的战术训练强度,远超我们的评估报告。"
威尔逊在备忘录里写道,"这种肌肉记忆需要日均8小时的强化训练,持续至少三年。"
加西亚上校的表情有些复杂。
上个月他也曾接到类似的求救信号,但因等待指挥部批准错过了最佳救援时间。
"我们的条令里写着'无命令不得行动',"他对身边的副官说,"但华国军队的条令里,似乎藏着'生命优先'这四个字。"
………………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