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是他第2次上阅兵场,还是会紧张。
他摸了摸口袋里的小镜子,镜背上贴着一张全家福。
前一天,母亲在电话里反复叮嘱“别紧张,妈在电视上看你”。
食堂里弥漫着淡淡的米粥香和馒头的麦香,长条餐桌上早已摆好了餐具。
每个座位前都放着一个白瓷碗,碗里盛着温热的小米粥,旁边是两个白面馒头和一小碟咸菜。
炊事班的战士们穿着白色的工作服,正推着餐车来回走动,询问“要不要再加个鸡蛋”。
今天的食堂格外安静,只有碗筷碰撞的轻响和偶尔的吞咽声。
李纯升端着餐盘找了个座位坐下,拿起馒头咬了一口,却觉得喉咙发紧,咽不下去。
明明训练时能一口气吃三个馒头。
今天却连半个都啃不完。
“吃啊,怎么不吃?”旁边的赵泽撞了撞他的胳膊,手里的馒头已经啃了大半。
“等会儿要走正步,不吃东西哪有力气?”
李纯升苦笑了一下,强迫自己又咬了一口馒头,就着米粥慢慢咽下去。
眼角瞥见斜对面的陆仁义正对着馒头发呆,手指无意识地抠着餐盘边缘。
脸颊涨得通红,显然也是激动得没了胃口。
“都多吃点!”食堂门口传来一声浑厚的声音,是陆军方阵的指挥员张国栋。
他穿着常服,肩章上的星徽在灯光下闪闪发亮。
“等会儿从天安门走过,靠的是体力,更是精气神!现在多吃一口,等会儿正步就能踢得更稳!”
说着,他拿起一个馒头递到那个陆仁义面前。
“小伙子,我当年第一次参加阅兵,比你还紧张,最后硬塞了两个馒头,结果走下来一点都不累。”
陆仁义抬头看了看张营长,用力点了点头,拿起馒头大口啃了起来,嘴角沾了点馒头屑,引得周围的战友们轻轻笑了起来。
食堂里的气氛终于缓和了些,碗筷碰撞的声音也热闹了几分。
早餐结束后,官兵们列队走向装备发放室,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期待。
易扬的床上整齐地叠放着两套军装,一套是平时训练穿的迷彩服,布料上还留着训练时蹭上的尘土和汗渍。
另一套则是崭新的礼服,深橄榄绿的面料泛着柔和的光泽,袖口和领口的金边刺绣精致得让人舍不得触碰。
新礼服,是给大家在天安门广场穿的。
要让全国人民看到受阅官兵最精神的样子!
易扬拿起新礼服,指尖抚过胸前的口袋,布料厚实却柔软。
除了礼服,每个人还领到了自己的军衔肩章和军种符号。
易扬的肩章上缀着一颗金色的星徽,那是他的真实军衔,之前训练时用的都是模拟肩章。
而今天,这枚沉甸甸的肩章将正式佩戴在他的肩上。
“都仔细点,把肩章别正了,军种符号也得对齐。”
士官长拿着针线走过来,“为了保险起见,咱们把这些都缝在衣服上,免得走正步的时候掉下来。”
官兵们围坐在一起,有的自己穿针引线,有的互相帮忙,针线穿过布料的“沙沙”声在房间里此起彼伏。
易扬拿着针线,慢慢把针穿过肩章的扣眼,再扎进礼服的布料里,每一针都缝得格外认真。
腰带和鞋垫的准备同样细致。
黑色的牛皮腰带扣上刻着八一军徽,官兵们把腰带系在腰间。
调整好松紧后,再用针线把腰带的末端缝在腰侧的扣环上。
确保走正步时腰带不会晃动。
鞋垫则是特制的,厚实的海绵里夹着防滑层,士官长拿着胶水走过来。
“把鞋垫粘在鞋底上,这样走正步的时候脚不会打滑,也能减轻脚底的压力。”
易扬把鞋垫放在靴底,均匀地涂上胶水,然后用力按压。
直到鞋垫和鞋底紧紧粘在一起,他试着走了两步,靴子踩在地上稳稳当当,心里也踏实了不少。
装备整理完毕,官兵们列队来到操场。
此时天边已经泛起了鱼肚白,长安街方向传来隐约的车辆轰鸣声。
医护人员推着药箱走过来,给每个人发了两袋药。
“这袋是止泻药,预防路上或者阅兵时拉肚子。”
“这袋是防暑药,今天天气热,大家提前吃了,免得中暑。”
医护人员一边发药,一边叮嘱,“药都是饭后吃的,大家现在就吃了,等会儿喝点水送下去。”
官兵们接过药,小心地拆开包装,把药片放进嘴里,再喝一口水咽下去。
每个人的动作都有条不紊,带着对细节的敬畏。
就在这时,阅兵总指挥迈着稳健的步伐走了过来,他身着笔挺的将军礼服,肩章上的将星在晨光中熠熠生辉。
“同志们!”总指挥的声音洪亮而有力,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今天,是咱们接受全国人民检阅的日子!”
他站在队伍前方,目光扫过每一张年轻的脸庞。
“从咱们穿上军装的那天起,就盼着能有这么一天,能把咱们军人的样子,把咱们军队的威风,展现在祖国和人民面前!”
“大家看看自己身上的军装,看看肩上的军衔,”
总指挥抬手拍了拍自己的肩章,“这不是普通的衣服,也不是普通的肩章,这是咱们军人的荣誉,是咱们的责任!”
“从今天凌晨三点起床,到现在整理装备、吃药预防,每一个细节,都是为了确保咱们能以最好的状态,走过天安门,走过人民的目光!”
他的声音越来越激昂,目光里满是自豪与期待。
“长安街上,咱们的武器装备都有备份,咱们的人员也有备份,但我相信,站在这里的每一位同志,都不会让备份有机会用上!”
“因为咱们是经过千锤百炼的钢铁之师,是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
“等会儿,当咱们迈着正步走过天安门,听到人民的掌声,看到飘扬的国旗,大家要记住,咱们走的每一步,都代表着军人的忠诚。”
“咱们肩上的每一颗星,都承载着人民的期望!”总指挥举起右手,向全体官兵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同志们,有没有信心?”
“有!有!有!”三千多名官兵齐声呐喊,声音震得空气都在颤抖。
晨光已经洒进了操场,照在每个人的脸上,映出眼底的坚定与荣光。
易扬握紧了手中的军旗旗杆,旗杆上的红绸带在风里轻轻飘动。
属于他们的时刻,即将到来。
经过几个月的艰苦训练,不就是为了今天吗。
通州阅兵村的战士们小心翼翼的擦拭着坦克,每一个人都充满了期待。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