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上午,太阳晒得院子里暖烘烘的,王彩荷家的葡萄藤下又聚满了人。
付雅早早就到了,把写好的剧本摊在红漆桌上,还拿红笔标了重点。
旁边放着刚泡好的花茶,粗瓷碗里飘着几朵干菊花。
“人都到齐了,咱们先把剧本顺一遍!”
王彩荷端着一碟瓜子放在桌上。
“付雅,你先把每幕的事儿跟大家说清楚,省得等会儿乱。”
付雅拿起剧本,清了清嗓子。
“第一幕是早上送丈夫出操,张菊英演送早饭的,台词就两句:‘他叔,带个馒头路上吃’‘别忘给孩子带块糖’;李群芳演隔壁婶子,搭一句‘今天风大,让他多穿件衣裳’。第二幕孩子发烧,刘桂兰演抱孩子的,赵红梅分种子,岁岁演递药的……”
“等等!”
张菊英赶紧打断,“我演送早饭的?那我递馒头的时候,手要咋放啊?总不能直直递过去吧,跟递砖头似的。”
苏岁岁:“不用刻意,就像平时递饭那样,手稍微弯点,递过去的时候说台词,自然点就行。”
付雅也跟着点头:“对,不用端着,就按平时的样子来。咱们现在一句一句顺,谁忘词了就提个醒。”
大家开始对着剧本念台词,刚念两句就出了岔子。
张菊英该说“他叔,带个馒头路上吃”,嘴一瓢说成了“他叔,带个糖路上吃”,自己先笑了。
“哎哟!我这脑子,刚记就忘,把孩子的糖给塞进去了!”
王彩荷:“你平时跟人唠嗑咋不忘?一到演戏就慌了?没事,多念两遍就熟了,咱们又不是上台演大戏,错了也没人笑话。”
李群芳接着念第二幕的词,轮到她说“孩子烧得厉害,快把药喝了”,紧张张不开嘴。
“我……我一想到要对着好多人说,心就跳得快,这可咋整?”
“你就当台下都是咱们院里的人!”
“比如你对着我念,就想我是你邻居,孩子发烧了找你帮忙,你怎么跟我说,就怎么念台词。”
李群芳试着对着苏岁岁念了一遍,声音果然稳了点。
“这样好像真不那么慌了,等会儿我再多念几遍。”
大家对着剧本顺了两遍,慢慢就熟了。
偶尔有人忘词,旁边人搭一句,嘻嘻哈哈的倒也热闹。
付雅把剧本折好。
“台词差不多了,接下来得找几个孩子。”
“第二幕有孩子发烧的戏份,得要个三四岁的小孩。”
“第三幕送慰问品,也需要孩子跟在后面喊‘叔叔好’,咱们院里谁家孩子合适啊?”
赵红梅立马看向苏岁岁:“岁岁家的仨孩子啊!军禾、安禾、念禾,个个长得白净,还乖,军禾是老大,能带着弟弟妹妹,多合适!”
“对啊对啊!”刘桂兰也跟着道,“上次我去海边捡东西,安禾还帮我递铲子呢,小嘴甜得很,让他喊叔叔好肯定没问题!念禾又乖,演发烧的孩子正好,大眼睛一红,看着就可怜。”
苏岁岁正想说话,院门口突然传来脚步声,伴随着清脆的喊叫。
“妈妈!妈妈!”
大家抬头一看,司军禾牵着司念禾,司安禾跟在后面,蹦蹦跳跳地跑进来。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