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给钱,聋奶奶竟然还嫌不够。
这院子里的人现在真是越来越让人费解了。
他记得离开时这里风气还没这么糟糕,现在到底变成什么样了?
“奶奶,老李确实是顺道,没带礼物也正常,十块就十块,也是他的心意嘛。”
王大海出来打圆场。
他生怕李浩被聋奶奶激怒,真闹起来可不好收场。
聋奶奶这才接过十块钱,王大海的话她不敢轻视,毕竟现在是王大海在照顾她。
“老李啊,那这钱我就收下了。这次回来,打算住几天?”
聋奶奶寒暄着。
“明天就得走了。”
李浩如实回答。
这让王大海又惊又喜,李浩一走,院子总算能恢复平静。
“别急着走啊,奶奶我眼看就要过八十大寿了,本想叫大海给我张罗几桌,吃了寿宴再走也不迟嘛。”
聋奶奶这话,不仅让李浩感到尴尬,连王大海都皱起了眉头。
他什么时候答应给聋奶奶办八十大寿了?
这老太太真是张口就来,而且还是当着全院人的面。
要是他不答应,刚挽回的一点威信又要付诸东流。
王大海反应迅速,说道:“奶奶说得对,你都回来了,就等吃完寿宴再走,也就两三天的事。”
他盘算了一下,就算办寿宴,也亏不了多少。
毕竟如果有人不出份子钱,他就不让上桌吃饭……
李浩为难地说:“我回京城,是瞒着我老婆的,现在都第二天了,再不回去不好交代。”
“老李,没想到你还是个妻管严。我跟你说,对女人你得学会拿主意,处处被动,以后家里地位就没了。”
王大海是个大男子主义者,家里大小事务都是他说了算。
李浩不置可否,道:“我真的得走了。”
他那张面无表情的脸和呆滞的眼神,仿佛在告诉人们,他说的话无法改变。
聋奶奶还想再劝,毕竟多一个人就能多一份礼钱。
但李守正拦住了她,说:“老赵有他的难处,咱们就别劝了。反正万一有个什么,柱子一辈子都在这儿,老赵迟早会回的。”
这话,明显是给赵明远一个警示。
那个“万一”,究竟是指什么万一?
赵明远也察觉到了,李守正似乎又在警告他,意思是别再回来。
不然柱子可能会有麻烦。
他冷淡地回答:“李守正,回不回院子是我的自由。柱子能一辈子住这儿当然好,要是他想换地方,我也赞成。”
这是在告诉李守正,如果哪天柱子想通了,想离开李守正了,他会全力支持柱子。
就这样,赵明远离开了光明小院。
有人问:“李大爷,你刚才说给老奶奶办八十五大寿,定了日子和地点没?”
有人好奇地问。
“还没定,定了会告诉大家。”李守正回道。
等人散了,李守正扶着聋哑奶奶进了屋。
“奶奶,你都不跟我商量一下,就直接说要办寿宴。这是对我有意见啊?”
聋哑奶奶说:“守正啊,你多想了。我是想给你找点办酒席的钱。现在哪家有事不办酒席?就你,没老没小的,别人办酒席,你都是亏的。”
“这么说,你还是为我好?”
“当然是了。现在**你养老,咱们是一条心。”聋哑奶奶笑眯眯地说。
聋哑奶奶的话,给李守正提了个醒。
确实,他没老没小,大半辈子都是送礼出去,自家却没办过一次酒席。算起来真是吃亏。
特别是现在工资降了一级,只有七十二块,还得给刘大力一百块的补偿。相当于每个月除了工资还得贴钱。
虽然有点积蓄,但日子得精打细算。现在不节约,以后养老金可能都不够用。
所以他觉得这个酒席得办。
而且得办得名正言顺。
毕竟,他给聋哑奶奶养老是在街道王主任面前承认的。街道也可以作证。
这样,给聋哑奶奶办个寿宴,邀请大家来吃酒席,也是理所当然的。
想想自己车间几十个人,加上院子百十号人,办这个寿宴肯定不亏,还可能赚。
说到底他是车间组长,那些普通工人能不趁机巴结他吗?
“奶奶,你就等着,这个寿宴我一定给你办得热热闹闹的。”李守正对聋哑奶奶说。
聋哑奶奶点头:“就该这样。你每年都给我办一个,保证不亏。”
她好似寻得了生命的意义,有了这份意义,还愁易先生不尽心为她养老?
红星苑。
李胖自赵梅家乐颠颠走出。
回到住处,立即朝张大力激动高呼:“老张,兄弟我终要成家了!”
“这是要修成正果了吗?”
张大力问。
李胖满脸喜悦得泛红,连连点头:“老张,赵梅爸妈答应把梅儿许配给我了,你说以后咱儿子取啥名好嘞?”
“李胖,我看就叫王凯旋吧,你俩合起来就是凯旋,多吉祥的名字。”
张大力打趣道。
没想到李胖竟认真琢磨起这名字来。
片刻,李胖一拍手:“凯旋好,凯旋乃胜利之师,老张,还是你行啊,我咋就想不到呢。”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