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
今天中午,他们一家人都为美食而忙活着。别看只是为了一顿火锅,准备起来还挺繁琐的,看上去很麻烦。
可是每个人都觉得值,亲自参与的美食,吃起来才香!
这一顿火锅吃得,每个人都满头大汗,两个风扇开到最大还是热得不行。
可每个人吃得都很满足,孩子们还商量着下次吃火锅时,要配些什么菜吃呢。
一家人其乐融融。
到了下午时分,赵志强亲自登门,跟他们定下了聚会的时间。
约在了一个礼拜后,那天他们一家跟赵成强一家去市里的一家茶楼聚一聚。
陈曦跟孩子们便又开始了赶海,以及去周边村庄查看椰子树。
当然这多亏了于秋妹的带领,她是海岛本地人,十里八村儿的人都认识她。
陈曦带着孩子们将周边的椰子树的情况都做了记录,等工厂开起来,免不了要收购椰子的,这些就靠于秋妹了。
陈曦跟她也就提了那么一嘴,成与不成还看人家一把手的决定。
在这一个礼拜里,陈曦一家还去了一趟市里,还是大采购。
这回却孩子们一队,陈曦和李向北一队。支开了孩子,他们两口子那是看到这边的特产就想买,反正存在空间里不会坏。
特别是李向北,他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次回到这边瞧一瞧呢,自然是想多带一些这边的东西。
海货,空间里没有的,碰到了也是要买上一些的,就连活着的椰子蟹,陈曦也买了两对,想来以后不缺这种大螃蟹吃了。
除了海货还有各种这边特有的糕点也是很美味儿的,就连这里特有的凉茶材料,陈曦也囤了不少。
她还想在空间里尝试种一种这些凉茶材料呢,虽说北方的夏天没那么湿热,可热起来也是很不舒服的。
陈曦自从来到这边差点被饿死后,就有了囤物癖,更别说她还有个能装万物的空间,那真是看到什么都想囤进去。
除了吃吃喝喝,陈曦也没忘记进一些货,这边开放得早,很多东西北方还没有放开,这些货拿到那边去卖,完全不愁卖的。
她又有空间,买起东西来只怕带得钱不够。
好在她还是理智的,没有将钱花光,还得留下来做椰子水的投资呢。
孩子们也是一直买个不停,当然用的都是他们的零花钱。
他们也清楚下次再来这边还不知道什么时候呢,也想多带点儿这边的回忆。
回到家后,各自整理自己的收获,就连陈曦和李向北也不例外。
一个礼拜的某天早上,陈曦一家子跟着赵志强一家子再次踏上了客船。
跟市里一把手的聚餐在一个茶楼的大包间里,来人陈曦也都认识,两家相互交换了小礼物。
茶点也上了一大桌子,别看是茶楼,这里的茶点也是很好吃的。
陈曦想着在回京之前还是要再买上一些囤着比较好,有些茶点她会做,可做出来没有茶楼特有的味道。
寒暄过后,大家一边喝茶一边说着关于椰子的事情。
陈曦上辈子没去这方面的工厂参观过,但她看过这方面的小视频,也能说出个大概来。
现阶段最难的技术问题大概是怎么把椰子水包装好,做成真空的好保存又好运输了吧。
其他机器方面也没有多少技术含量,相信这边机械厂里的那些老师傅们用手都能搓出来。
陈曦最后说:“主要能形成一条完整产业链,咱们这边的椰子将会是一个城市的名片。”
这个饼画得非常大,听起来也很香,赵书记被说有了,又看了陈曦的企划书,立马拍板定下了。
跟陈曦预想中的一样,她可以向银行贷款,但只能占55%的股份,其他的股份归市里所有。
陈曦也不在意,只要政策方面给她支持就行了。又说了一个时间,双方签订合同,落实贷款,然后就可以开干了。
签订合同,寻找厂址,以及贷款都很顺利。接下来就是招人了。
厂子决定就建在这边海岛上,工人当然是就近招工了。这让海岛上的村民很是高兴,谁家没有个年轻人啊。
蓝青霞和于秋妹成功入职,一个负责管理厂子,一个采购。
其他人才都是市里出的,有年纪大的,也有年轻人。只要生产机器到位了,做椰子水的技术含量并不高。好在市里也有意想建一个矿泉水厂,专门生产矿泉水瓶的厂子也能正常生产了。
那么他们的椰子水生产就没有任何问题。钱到位,机器到位,人到位,只用了二十天,椰子水厂就办起来了。
陈曦这段时间是真的忙,各方面都需要她来协调,而且她还要负责北方那边的销售问题。
这方面陈曦暂时给了秦六顺来做,他那个市场什么都缺。
南方来的椰子水,整个的椰子,他都能吃得下。因为有了这边市政府的加入,也算是半个国有企业了,各方面的手续也是齐全的,进入各大百货大楼也是没问题的。
陈曦从不担心销售问题,现阶段还是买大于卖的,只有买到的,没有卖不出的货。
一个月后,这边小工厂也已经上了轨道,椰子就那么多,产量也只能是那么些。
陈曦也带着人尝试开发其他的产品,效果还不错,特别是椰子油,味道好得很,卖得也很好。
她当即买了两桶油,用椰子油做糕点,味道很不错的。
李向北的调令已经下来了,也跟这边的战友交接好了。而陈曦也跟厂里的人交代好了,后续若有问题就电话联系。
这边工厂陈曦一点儿也不担心,毕竟有公家的一部分,不可能乱的。
然后一家恋恋不舍地大包小包地踏上了归途,这边小院儿被家属院收回了。
除了那些带不走的,陈曦都收进了空间带走,当然也做样子寄了不少东西。
院子里的菜,被陈曦送了大半,剩下的也都收进了空间,当真是一点儿也不想浪费。
都是辛苦种出来的啊,浪费一点儿都觉得心疼。
孩子们来的时候轻装简行,回去的时候每个人都背了一个大包裹,手里还提着一个小包裹。
走的时候还是恋恋不舍的,特别是双胞胎,舍不得这边的小伙伴儿。
陈曦说:“没事儿,以后咱们每年都来一次。别忘了,咱们的椰子厂还在这边呢,总得过来看看吧?”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