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庭内各方势力暗流涌动,暗中勾结联合,因立储的风云交汇之际,各大权臣野心家均粉墨登场。
太尉杨赐出身弘农杨氏,弘农杨氏的始祖是西汉丞相杨敞,杨震是东汉时期弘农杨氏的奠基人,他官居太尉,人称“关西孔子”。
他的子孙也继承了他的遗风,其中杨秉、杨赐、杨彪都官至太尉,被称为“四世三公”。
弘农杨氏源自春秋时期晋国的公族羊舌氏,是太傅叔向的后裔,其发源地在今陕西华阴东。
司徒袁隗同样出身汝南名门,门生故吏遍布天下,于朝堂浸淫百年势力如日中天,似古树盘根般不可撼动。
司空张延,汉初三杰之一留侯张良之后,其父张歆曾任桓帝时期司徒,河内修武(今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人。
其兄张协,字季期,委任太山太守,三国孙吴重臣张昭便是其子。
此三家牵手力推同为士卒的王美人之子,即刘协为储君,妄动延续士族与皇权共天下局面,打破汉灵帝一手编织的党锢困境。
值此汉灵帝病危之际,暗中联系部下重臣逼迫灵帝下旨,且驱逐大将军何进势力,打压何皇后及其子刘辩,灵帝之母董太后便是身后靠山,属于是师出有名。大
将军何进也知此刻风云变幻,步步杀机,稍有疏忽就是人头落地,九族遭受屠戮,退一步便是万丈深渊。
何进弟何苗官至河南尹,东汉洛阳城的最高长官河南尹,其妹何灵为舞阳君,二人虽身份显赫却毫无兵权,不过却有一堆党羽聚集周围。
主簿陈琳、部将吴匡,前河南中部掾吏闵贡、先朝司徒崔烈之弟崔毅也,后军校尉鲍信,司马潘,何颙、荀攸、侍御史郑泰等皆依附其生存,大半皇城兵马皆悉投效何进。
但以三公为首的世家势力却依旧庞大,不可撼动,双方却有一个共同敌人——十常侍。
当时的汉朝几乎都是因,外戚宦官争权导致乱政,宦官贪婪无度,大行贿赂腐败之风。
特别是卖官鬻爵是当时的一种流行趋势,致使世家饱受打压,十常侍就是宦官一党,双方矛盾不可调和。
十常侍内部也矛盾重重,争斗不休,张让纠集封谞、段珪、曹节、侯览、程旷、夏恽等皆是世家所憎恨之人。
赵忠、蹇硕因为掌握西园八大禁军之其二,郭胜因同何进是同乡,凭借这层关系,由此暗中投靠了何皇后。
汉朝守卫皇宫的部队主要分为郎卫(省殿卫军)和宫城卫士两大系统,分别由光禄勋和卫尉统领,此外汉武帝后增设的期门、羽林也承担核心宿卫职责。
汉朝皇宫守卫体系以“分层防御”为核心,中央军分为负责省殿贴身护卫和宫城外围警戒的两大部队,共同构成皇宫安全屏障。
统领机构的卫尉为九卿之一,守卫南宫、北宫及各宫门,总兵力在三千左右,由于皇甫嵩三人抽调空了朝廷南北禁军。
洛阳此刻兵力空虚,加之守卫洛阳城兵马,总计不超过万余人,其中八成军队皆是老弱病残,其战斗力不言而喻,不过是摆设似纸糊般不堪一击。
武临此刻对朝廷争端毫不知情,这些高居庙堂之人忙着争权夺利,倾轧敌党耗尽脑汁的算计,却对即将到来的灭亡丝毫不曾察觉。
洛阳此时人心惶惶,人人自危,武临却率大军先后占据了小平津渡口、孟津渡口,耗费几日打造十几道浮桥,各类大小船只不计其数。
周仓、廖化于昨日自小平津渡河占领平阴县,臧霸、魏延自孟津渡渡河控制平县,两路大军齐头并进星夜奔袭洛阳。
而朝廷得知黄河渡口失守,朝野震惊,洛阳大乱,混乱四起,才得知皇甫嵩三人兵败被俘,武临率十几万贼军不日将围困洛阳,已经打进关中来了。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