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熊国。
最高统帅部!
“最高统帅,朱可夫将军,华西列夫斯基将军!”
“这是日耳曼帝国陆军异常调度的相关情报!”
“还有一份从日耳曼帝国发来的绝密情报,是日耳曼帝国的红党间谍网通过种种渠道获得的一线情报。”
情报第一时间递给了钢铁慈父,虽说钢铁慈父并不插手一线指挥。
但大大小小的事情,钢铁慈父还是会在第一时间知晓的。
“朱可夫同志!”
“情况和你判断的一样,日耳曼帝国围攻斯达林格勒的兵力异常调动。”
“是柏霖城那边,对曼施坦因不信任了。”
“持续半年多的战争,几乎是将日耳曼帝国的战争资源给拖垮了。”
“目前,日耳曼帝国迫切希望尽快结束这一战。”
“我看!”
“我们的机会应该是到了!”
无论是朱可夫还是华西列夫斯基,或者是罗科索夫斯基,都是极为出色的将领。
日耳曼帝国陆军如此大规模的兵力异常调动,自然是瞒不住这些人杰的眼睛。
“日耳曼人的战线铺的太长,太大了。”
“他们获取物资补充需要耗费的精力,比我方大得多。”
“又有游击队的持续性骚扰。”
“关键是石油资源的匮乏,让日耳曼帝国的钢铁战车动不起来。”
“天气寒冷!”
“日耳曼人必然不想在这么寒冷的天气下,与拥有天然优势的我们继续纠缠下去。”
“他们太需要这场胜利了!”
“统帅,我认为您的判断无比的正确。”
“属于北极熊国的机会到来了,在最高统帅您的率领下,北极熊国已经取得了获得这场战争的胜利之钥。”
华西列夫斯基冷静的分析着这一切。
在二战期间,日耳曼帝国有三大名将。
分别为曼施坦因、古德里安以及隆美尔。
而与之对应的北极熊国,也有三大名将。
分别为朱可夫,罗科索夫斯基,华西列夫斯基三人。
其中!
华西列夫斯基是从少将升迁至元帅最快的北极熊国将领。
华西列夫斯基在北极熊国与日耳曼帝国的战争期间仅用约三年时间(1940年授少将,1943年2月16日晋元帅)。
便从少将跃升至北极熊国的元帅,这是战争史上罕见的“火箭式”晋升。
这一速度甚至超越了朱可夫——后者从大将到元帅耗时近三年,而华西列夫斯基从大将到元帅仅用29天(1943年1月18日晋大将,2月16日授元帅)。
在莫泗科保卫战:1941年日耳曼帝国陆军兵临城下时,他领导总参谋部10人小组制定防御计划,组建空军机群弥补北极熊国陆军机动性不足,并指挥首次大规模反攻迫使日耳曼帝国陆军败退,此战晋升中将(1941年10月)和上将(1942年5月)。
斯达林格勒战役:与朱可夫制定诱敌计划,成功转入战略反攻。
1943年1月晋大将,29天后直接授元帅衔,成为北极熊国陆军第二位获此军衔的将领。
后续战役:参与指挥库尔斯克、克里米亚、白熊国之战等重大战役,并于1945年以远东北极熊国陆军总司令身份发起“八月风暴”行动,击败小鬼子关东军。
在斯达林主持的军事会议上,华西列夫斯基故意提出漏洞百出的方案,待斯达林纠正后顺势奉承,既维护钢铁慈父的权威又确保专业决策被采纳。
被同僚讥为“最愚蠢的元帅”,实为“大智若愚”的生存艺术。
其谦虚低调,不居功自傲,强调“军人最重要的是荣誉和尊严”,深得斯达林器重。
整个莫泗科保卫战期间昼夜工作,几乎无休,最高统帅部曾以国家名义下令其每日必须睡足6小时并由领导人监督。
可见华西列夫斯基是多么得斯达林的器重。
当然!
其迅速晋升也与自身能力有很大的关系。
若是无能!
华西列夫斯基也不可能坐到现在这个位置。
就在最高统帅部的会议进行到一半的时候。
负责会议筹备工作的秘书,走到了钢铁慈父的身边说了句什么。
钢铁慈父点了点头。
随即看向了朱可夫!
朱可夫自然而然的凑近了钢铁慈父。
两人说了些什么!
之后,钢铁慈父对秘书点了点头道,“让他进来吧!”
“是,统帅!”
随即,钢铁慈父看向北极熊国一众高层军官说道,“诸位!”
“今天,我们的会议怕是要加上两位从东方来的达瓦里氏了!”
“想必!”
“这位对战争有着超乎常人嗅觉的苏,应该是嗅到了一些不同寻常的东西。”
随着斯达林的话音落下。
苏长青与刘参谋长,出现在了北极熊国最高军事会议之中。
看着钢铁慈父!
以及北极熊国一众将星,即便是性格颇为火爆,敢打敢冲,雷厉风行的“雷公爷”。
竟然有几分紧张!
苏长青倒是与在座的这些人或多或少有些交情。
毕竟!
苏长青在北极熊国也是留学了很长一段时间。
而在大运动之后,北极熊国的老牌将领都被清洗一空。
走上高位的。
大多是年轻一代,年富力强的将领。
很多战前将领多为校级(如上校)或将级指挥员(如旅级、师级),40年改革后部分晋升为大将或上将。
这也让苏长青和他们有了更多接触的机会。
这也就是钢铁慈父在压阵,否则的话。
整个军事会议的氛围就不是这样了。
倒是成了老友聚会。
别的不说,就交际这一块。
苏长青那是没得说的。
在哪个军校都是混得开的。
像朱可夫在1929年进入伏龙芝军事学院进修,并于1931年毕业后再任骑兵旅旅长。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