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顿了顿,环视台下,一字一句地说道:“我们要的,是让我们的孩子,让未来的下一代,当他们签下人生第一份合同时,他们的名字,不会再像我们一样,被一只看不见的手,轻轻地、随意地抹掉!”
二十份合同,承载着二十段被埋葬的人生,被一份份地递到苏明玥手中。
那叠纸很轻,却又重逾千斤。
苏明玥接过那叠纸,转身走向讲台旁一个早已准备好的、由特殊防火材料制成的档案箱。
箱体上刻着一只浴火的凤凰,旁边是四个字——“凤凰档案”。
她将这叠合同郑重地放入其中,然后拿起一支电子笔,在箱体侧面的电子标签上,写下了它的命名。
“第一声”。
这不再是无力的哭泣,而是新时代的第一声啼哭,嘹亮而充满希望。
紧接着,郑言走上台,以监管部门代表的身份,正式宣布采纳“明玥观察哨”的核心技术,成立国家级的“金融生态健康度监测中心”,并将“风险情绪指数”作为未来金融风险评估的重要辅助决策工具。
为了让这个听起来有些玄妙的概念更具说服力,周维在现场进行了一场震撼的演示。
大屏幕上播放了一段某知名私募基金高管的公开访谈录像。
当主持人问及公司高额的员工离职率时,这位高管侃侃而谈,将之归结为“正常的行业流动”和“年轻人抗压能力不足”。
然而,屏幕侧方,一条声纹波动图却在实时跳动。
周维指着图上三个陡然飙升的红色尖峰,解释道:“请注意,当他三次刻意回避使用‘离职补偿金’这个词,而改用‘人才发展基金’‘未来投资’等模糊概念时,他的声纹出现了明显的高频共振和微表情的僵硬。我们的系统捕捉到了这种压抑和规避的情绪,这表明,他在说谎。而这种谎言背后,往往隐藏着系统性的劳资风险。”
台下,一名鬓角斑白的监管干部看得目不转睛,他下意识地推了推眼镜,对着身边的同僚低声感慨:“我们忙着堵窟窿,忙着抓坏人……原来我们一直缺的,不是一个两个铁面无私的清官,而是一套能真正‘听得见哭声’的机制。”
当晚,一部名为《破茧者》的纪录片在各大平台同步首播。
影片以苏明玥的经历为主线,串联起“明玥观察哨”诞生的全过程。
其中一个镜头,在网络上引发了海啸般的讨论。
那是一个长镜头,缓缓扫过苏明玥如今简洁明亮的办公室。
墙上,一幅装裱精致的画框格外引人注目。
画框里的,不是什么名家画作,而是一张布满褶皱、甚至还有撕裂痕迹的草图。
眼尖的观众立刻认出,那正是三年前,在苏明玥被陷害、办公室被查封时,被粗暴地从墙上扯下,散落一地的“归岸计划”草图。
如今,它被重新拼合,郑重地悬挂在墙上。
在画框下方,一行镌刻的黄铜小字,在镜头下熠熠生辉:
“它曾想埋葬我,却无意中成了一艘船,照亮了更多需要归岸的人。”
纪录片的评论区瞬间被点燃。
一条高赞评论写道:“这才是真正的顶级逆袭——不是让仇人跪地求饶,而是把曾经伤害自己的伤疤,变成了照亮千万人的路灯。”
深夜,喧嚣散尽。
苏明玥独自一人走在空旷的江畔长桥上。
晚风吹拂着她的长发,也吹散了连日来的疲惫。
她没有回家,只是想这样静静地走一走。
耳机里没有音乐,只有微弱的电流声。
突然,一个冷静的电子合成音在她耳边响起:
“警报:侦测到编号734号匿名访谈样本中,存在高频率压抑性语调。关键词‘996’‘不敢婚育’‘绩效绑架’出现频次超过阈值。系统初步评估,样本来源为‘星云科技’公司某核心项目组,建议启动二级介入评估程序。”
苏明玥停下脚步,侧头望向江对岸那片灯火通明的写字楼森林。
她抬手,轻轻触摸了一下耳麦,声音平静而果断:“收到。明早九点,我去看看。”
风,从江面吹来,带着水汽的清冷。
她的脚步再次迈开,坚定如初,仿佛每一步都踏在时代的脉搏上。
远处,鳞次栉比的写字楼里,一盏盏加班的灯光渐次亮起,又或熄灭,如同无数个未眠的灵魂,在这片钢铁丛林的黑暗中,因为一个微弱信号的出现,开始彼此遥望,彼此点亮。
苏明玥的目光掠过那片光海,脑海中却不由自主地浮现出那张被她重新装裱起来的草图。
那个最初的、天真的、几乎毁了她一切的计划。
或许,是时候了。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