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电!”有人喊。
电源切断,机器停止运行。空气里弥漫着一股淡淡的焦味。
“哪里出了问题?”科研负责人声音发紧。
没人回答。
林晚站在原地,手扶着控制台边缘。这是她今天第三次使用“心灵洞察之镜”,不能再浪费一次。
她闭眼,再睁眼时已锁定首席工程师的眼神。
能力开启。
一瞬间,她看到对方脑海中闪过一张电路图——反馈回路的设计忽略了共振效应,当反向信号强度接近阈值时,会引发内部震荡。
她立刻开口:“你们的驱动程序没加相位补偿。反馈信号和原始波形叠加时产生共振,导致输出失控。”
那人猛地抬头:“你怎么知道……”
“现在不是问这个的时候。”林晚打断他,“改电路逻辑,加入补偿机制,重新封装程序。”
技术人员迅速行动。有人拆开试验模块外壳,更换控制芯片;另一人重新编写底层驱动。
凌晨两点十七分,测试重启。
主控屏上,波形图剧烈跳动了几下,随后开始收敛。压制信号稳定输出,虚拟攻击被彻底中和。
屏幕右下角跳出绿色标识:“系统运行正常,压制效率98.7%。”
实验室里安静了几秒。
然后有人轻声说了句:“成了。”
紧接着,掌声响起。不是热烈的欢呼,而是压抑太久后的释放,带着疲惫和庆幸。
科研负责人坐在椅子上,双手还放在键盘上,整个人像是松了一口气。
林晚站在主控台前,指尖轻轻贴在屏幕上。那台设备的运行数据正平稳流动,像一条不再挣扎的河。
她的头很痛,精神像是被抽走了一部分,但她清楚地感觉到,这一次,他们真的跨过去了。
“随时可以接入实战网络。”技术人员低声汇报。
林晚没回应。
她看着屏幕,忽然注意到一个细节。
就在新系统完成压制的瞬间,脉冲追踪模块自动记录下一段残留信号片段。频率极低,几乎贴近背景噪声,但它的波形结构,和之前所有见过的都不一样。
她伸手准备调取详情,却在触碰到操作键时停住。
不能用了。
今天的能力额度已经耗尽。
她转头对身边人说:“把这个信号单独标记,不要做任何处理,等明天我再来分析。”
“可是……”
“照做。”她的声音很轻,但没有商量余地。
那人点点头,迅速执行命令。
林晚依旧站着,没有坐下,也没有离开。
她的视线落在主控屏中央,那个曾显示红色警报的位置,此刻一片空白。
但就在下一秒,屏幕边缘弹出一条新的提示框:
“检测到微弱信号注入,来源未知,目标端口未激活。”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