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晚盯着民意曲线,手指滑动调出舆情地图。全城多个区域开始自发点亮灯光应援。写字楼外墙打出“我们不怕”的投影,小区居民用手机闪光灯组成光海。这些画面被直播镜头捕捉,再次推高情绪峰值。
就在这时,技术员低声报告:“发现境外暗网有新动向。”
林晚立即接通画面。一段伪造视频正在秘密传播,标题写着“联盟使用违禁武器,造成平民伤亡”。视频中是一片废墟,几名穿防护服的人抬着担架走过,背景音模仿新闻播报。
“假的。”林晚一眼看出破绽,“那段路昨天根本没有战斗记录,而且担架上的人穿着日常衣物,不是伤员。”
但她知道,真假并不重要,传播才重要。
她叫来舆情分析师,再次启动“心灵洞察之镜”。对方内心藏着担忧:一旦国际组织介入调查,就算最后澄清,也会消耗大量精力。
林晚做出决定:“公开所有时间节点和地理坐标。邀请第三方媒体交叉比对。”
同时,她授权发布一段未剪辑的十分钟完整作战录像。画面从敌方厢式车进入A-7枢纽区域开始,记录了整个攻击准备过程,包括天线启动、信号发射,再到联盟反制、设备爆破的全过程。时间戳、GPS定位、红外热成像数据全部保留。
录像一出,质疑声迅速瓦解。
几家独立媒体核实后发文确认:“攻击行为属实,反击过程合规。”国际观察组织发表声明,称目前无证据表明存在违规行动。
虚假视频的传播链断裂,原帖陆续被删除。
林晚看着屏幕上的数据流归于平稳,转头对市场团队说:“热度不能降。”
“明白。”负责人点头,“我们准备了下一波素材,包括前线队员的日记片段和市民联署支持信。”
林晚靠回椅背,目光扫过指挥室四周。终端屏幕上滚动着不断更新的支持留言,有人写“别怕,我们在”,也有人画了简单的盾牌图案配上名字。
她重新坐直身体,拿起通讯器:“继续保持信息释放节奏。每两小时更新一次战况摘要,重点突出‘我们在守护,你们不必担惊受怕’。”
市场团队迅速执行。新一轮宣传启动,主题定为“这座城市,我们一起守”。
林晚的目光落回沙盘。绿色防线依旧稳固,但其他区域仍有微弱信号波动。这场反击还没结束,但现在,他们不再只是被动防御。
她轻声下达指令:“保持热度,让他们听见这座城市的呼吸。”
指挥室内,仪器运转声持续不断。一名技术人员正调整直播推流参数,手指在键盘上敲下最后一行代码。屏幕右下角跳出提示:**下一轮直播将于十分钟后自动启动**。
窗外,云都的夜空被无数灯光点亮。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