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家这几个小宝贝,吵着要当放牛娃!”余坤安朝孩子们努努嘴。
“当啥放牛娃?书不好好念,尽想些没用的!”
“这不还有几个没到上学年纪的嘛,给他们找点正经事做做……”
“我看你是惯得他们没边儿了!想要啥就给啥?”余母不满。
旁边的大嫂也搭腔:“就是,安子,咱家就没你这么顺着孩子的!”
“我惯他们了?”余坤安有点冤,他觉得家里孩子都挺懂事的。他对孩子其实挺糙的,要说惯,那是余大嫂她们没见过后世怎么养娃的……
“说牛呢,咋扯到惯孩子了?咱家地也不少,添头牛,犁地拉车不也轻省点?”
“你大伯家那小牛估摸是要卖的。你想买?”余母停下手中的活计。
“嗯,买下来,让这几个小的负责放牛……”
“那你还不如买几只羊!羊吃得少些。”余母道。
“家里孩子多,买头牛再加几只羊也行,一块儿放去……”
“你就是闲得慌!”余母瞪他一眼,“不过牛的事,等我明儿问问你大伯娘、二伯娘。当初买那母牛,是他们两家合伙出的钱。”
“行,阿娘你别忘了问。顺道也打听打听,哪儿有好的母羊,也买几只回来。”
“你说得倒轻巧!嘴皮子一碰就安排上了。这牛羊,真养多了,操心费力,最后还不是落到旁人头上……”余母没好气。
“听见没?”余坤安立刻转向孩子们,“赶紧给你们阿奶保证!以后你们把咱家放牛放羊的活儿,包圆儿了!”
“阿奶!我们保证好好放牛放羊!你就给我们买头小牛吧!”孩子们立刻围上去,七嘴八舌地保证。
“去去去!大的没个正形,带着小的净添乱……”余母被吵得头疼,干脆低下头继续清理蚕沙,不再搭理他们。
余坤安摸摸鼻子,溜出了屋子。
“嘿嘿,老叔,你真给我们买小牛啊?”
“不是你们哭着喊着要当放牛娃吗?老子满足你们!”
“嘿嘿!我们肯定把牛养得大大的!”
“好!以后喂牛的草料,可就指着你们了!”
“老叔,你还要去哪儿?”见他又往外走,孩子们追问。
“回家!”余坤安看着这群甩不掉的“小尾巴”,一脸无奈。
“我们也回……”孩子们呼啦啦又跟上。
自己这边,王清丽在伙房忙着烧火做饭,老太太坐在堂屋门口,正专注地折着金银元宝,面前的簸箕里已堆起一小摞。
余坤安对这种精细活儿没耐心,索性把屋里的靠椅拖出来,摆在门口台阶上,舒舒服服躺下。吹着凉风,他拧开那台收音机,不一会传出天气预报播音。
“今晚上,有小阵雨喽。”余坤安听着广播,随口道。
“阿奶,你这两天折的元宝,怕是有两大麻袋了,还不够?”
“呵呵,闲着也是闲着,多折些。地下的老祖宗们,也让他们手头宽裕点。别人家烧黄纸,咱家烧金银,祖宗脸上也有光。”
“好,明天都提上山,多给祖宗烧些钱过去……”余坤安接口道,眼睛望着灰沉沉的天。
第二天便是清明节。其实他们这地方,祭祖也不全挤在清明节当天,前一天已有不少人家上了山。
昨天夜里果然淅淅沥沥下起了小雨。早上起来,地面湿漉漉的。天色依旧阴沉,看样子今天是难见太阳了。
“阿奶,今儿山上路滑,你和清丽就别上去了,在家歇着。”
“阿源他们几个小的也别带了,”余母接着道,“带上去,回来准成泥猴儿!”
正端着碗埋头吸溜面条的余文源一听,猛地抬起头,小嘴油汪汪的:“不要!阿奶,我们要上坟!”
其实小孩子可不管什么上坟不上坟的,也哪里懂什么“路上行人欲断魂”的清明愁绪。
在他们眼里,清明上坟是难得的热闹日子。满山遍野都是人,炮仗声此起彼伏,跟着大人满山跑,祭完祖还能分到甜甜的糖果。留在家里?那可不行!
“阿爹!阿爹!我们要上坟!”
“老叔,要上坟!”
余文源、余晓萱几个小的也围过来,仰着小脸,眼巴巴地瞅着余坤安,他被几个小家伙看得心一下子软了。
“行行行!都带上!都带上!”他大手一挥。
“哦哦~~~上山喽!”孩子们顿时欢呼雀跃。
“净找事儿……”余母看着他被孩子们三言两语就拿下,小声嘀咕。
“一年也就一回,都去吧。”余坤安笑道。
“回来那些滚得泥里扒出来的衣裳,你洗?”余母没好气。
“……我教他们自己洗!”余坤安看向几个大点的孩子,“阿涛、阿泽,你们也上学了,该学着自己洗衣服洗鞋子了……以后你们的脏衣裳臭鞋子,自己洗!”
“啊?!”余文涛、余文泽几个大的傻眼了。
刚才不是说弟弟妹妹能不能上山吗?怎么说到了他们以后要自己洗衣服了……
“都愣着干啥?赶紧吃饭!吃完上山!”
“哦……”
出门时,王清丽看着跟在余坤安后面的一串孩子,忍不住笑:“今天会时不时飘一点小雨,路上都是泥水,你看好他们……唉,算了,看也看不住,横竖回来都得成泥猴子的。”
她摇摇头直接不管了。
“哈哈!你也知道看不住!现在不带他们去,一会儿指不定自己就偷偷摸摸跟着上山了。”
家里大大小小九个孩子,加上几个大人,队伍颇为壮观。走到路口与余大伯、余二伯两家人汇合,浩浩荡荡向山上走。
还没到半山腰,几个小的已是两脚泥,裤腿上溅满了泥点子。余坤安本想扛两个小的走,一看他们身上的稀泥巴,还是算了吧。
好不容易连拖带拉地把几个小家伙带到了山上。到了坟地,叮嘱他们别跑远,就在附近玩。
余父、余大伯他们几个带着其他几个男丁开始清理几座祖坟周围的杂草灌木。
清理干净坟包,余母和两位伯娘便把带来的香烛、纸钱、金银元宝、供品一一取出来。
余父带着男人们,在每座先祖坟前虔诚地点上香烛。余母她们则将带来的供品仔细摆好:糯米饭、火草粑粑、大刀肉、一整只卤鸡、鸡蛋……
现在日子好过了,这次清明祭祖,余母还特意卤了一整只鸡作为供品。
供品摆齐整了,余大伯娘招呼大家:“都过来,给老祖宗磕头了!”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