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型模拟出对方可能采取的手段:制定苛刻的、专门针对联盟技术标准的新贸易壁垒;联合操控某些关键战略性矿产的价格,狙击联盟的支柱产业;甚至可能暗中支持联盟内部的分裂势力,制造经济动荡。
“外部压力骤增的同时,内部隐患也不容忽视。”环境资源部门的负责人接着发言,调出了三号工业星的实时环境监测数据,“我们的经济增长模式,对资源的依赖度依然过高。三号工业星的大气悬浮颗粒物浓度在过去一年上升了15%,水污染指数超标严重。短期看是环境问题,长期看,将是致命的健康问题、社会稳定问题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性危机!我们不能一边开拓星海,一边毁灭家园!”
挑战是如此之多,如此之严峻,甚至显得有些骇人。会议室里弥漫着一种近乎窒息的焦虑感。仿佛联盟这艘刚刚修复一新的巨轮,还未享受片刻宁静,就已经看到了前方海图上密密麻麻的风暴区和暗礁群。
然而,张雯清的目光始终坚定如磐石。她缓缓站起身,双手撑在冰冷的会议桌上,身体微微前倾,目光如炬,逐一扫过每一位与会者被忧虑笼罩的脸。
“问题很多,很大,很棘手。”她承认,但声音陡然提升,充满了一种决绝的斗志,“但这,恰恰就是我们今天坐在这里的全部意义!我们不是来哀叹命运多舛的!我们不是要等到风暴真的将我们卷入漩涡时才徒劳地挣扎!我们是来未雨绸缪的!我们是来寻找答案的!我们是来为联盟的未来,铺设一条哪怕风雨飘摇也能稳步前行的道路!”
她的声音像一束强光,瞬间驱散了弥漫的悲观情绪,点燃了在场所有人内心的责任与勇气。激烈的讨论,甚至是争论,立刻爆发开来。
关于科技,有人激动地提议必须立刻建立联盟层面的“技术共享与转化基金”,有人主张成立“跨文明技术援助团”;关于伦理,争论更加激烈,有人坚持必须立即制定具有强制力的《联盟科技伦理宪章》,有人则呼吁成立一个独立且拥有绝对权威的“超文明伦理审查理事会”。
关于文化,战略家们认为必须制定更具攻击性和吸引力的文化对外策略,不能被动防御;学者们则激烈辩论着“核心文化”的内涵,有人认为应基于共同的历史记忆(即使很短),有人则认为应基于共同的未来愿景。
关于经济,外交官们主张主动出击,拆分可能的敌对经济联盟,寻找利益同盟;经济学家则和环境科学家争辩着绿色转型的代价与速度,一方强调经济承受力,另一方则强调环境危机的紧迫性。
思路在碰撞中逐渐清晰,方案在争论中慢慢成型。虽然前路依然布满荆棘,巨大的挑战依然像高山般矗立在眼前,但联盟这艘巨舰,已经在这场头脑风暴中找到了初步的航向,调整了应对的罗盘。
会议持续了整整一天一夜。当与会者最终拖着疲惫的身躯离开会议室时,窗外模拟的人造晨曦正缓缓亮起。每个人脸上都带着浓重的倦意,但眼神深处,已不再是迷茫与恐惧,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认清现实后的冷静,和一种准备迎难而上的决然。
张雯清最后总结道,她的声音因长时间发言而有些沙哑,却更加铿锵有力:“看清挑战,不是为了陷入恐惧,而是为了激发我们更大的智慧和勇气去战胜它们!联盟的未来,不靠命运的眷顾,不靠侥幸的逃脱,靠的是我们此刻的未雨绸缪,靠的是我们接下来坚定不移的行动!让我们把这些思路,尽快转化为具体的、有力的行动方案!”
挑战的警钟已经敲响,而应战的号角,也正在由他们亲手吹响。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