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大明王朝的科学家研发出无线电,只是时间问题。
首先,电磁学的相关知识,早在十五年前就已经被朱祁钰倾囊相授。
既然如此的话,为了实现目标,他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就是材料。
【绝缘铜线、检波矿石、高灵敏度耳机】
十年前,天音阁就出现了音响,只要将制作工艺稍加改进一下,造出高阻耳机的问题不大。
铜线的绝缘材质,倒是困扰了一段时间。
由于塑料(pVc、聚乙烯)还未提炼组合出来,只能另辟蹊径,为此,科学家们尝试了各种材料。
众所周知,水能导电,那么反推理,如果涂抹上防水材质,能不能实现绝缘?
于是,有人在铜线上涂上桐油,发现确实有用,只是,不耐潮。
接着,又有人尝试在铜线表面涂抹大漆。
将铜丝反复多次地浸入稀释过的大漆中,每次干燥后再浸,形成一层致密、坚硬的漆膜。
发现效果极佳,大漆形成的绝缘层坚固、耐磨、耐腐蚀、耐潮湿,性能极其优异。
缺点就是工艺复杂,且对于干燥条件要求很高,量产速度慢。
不过,短时间内也找不到更好的替代方案,只能尚且用着。
检波矿石,这是第二大难关。
需要寻找天然的半导体晶体,如方铅矿、黄铁矿或闪锌矿。
这些矿石,在大自然中比较常见,倒不算麻烦。
......
当所有原材料都集齐之后,就要解决两大难题。
如何产生电磁波?
火花隙发射机本质上是一个阻尼振荡器。当电容器通过火花隙放电时,电容和电感组成的回路会产生一个频率极高但迅速衰减的振荡电流。
高频振荡的电流会在其周围空间激发出同样高频振荡的电磁场,并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这就是无线电波。
如何接收电磁波?
空中有无数频率的电磁波。接收机调谐回路(L2和c2)有一个固有的谐振频率。当外来无线电波的频率与这个固有频率一致时,会在回路中激发出最强的感应电流。
接收到的信号是高频交流电,是无法直接驱动耳机的。
检波矿石作为一种原始的半导体,具有单向导电性,它像一个单向阀门,只允许电流向一个方向通过,从而将交流信号“整流”成包含音频信息的直流脉冲。
这些电磁脉冲驱动耳机的膜片振动,发出声音。
简单来说,通过切割电流产生高频震荡,随后,利用检波矿石寻找到特定频率,再驱动耳机膜片。
这是最原始的无线电制作原理。
大明王朝的科学家,先从最简单的开始做起,后续再继续改进。
现代的无线电,集成了半导体与集成电路、数字信号、系统与网络等诸多技术。
这些高科技,短时间内,大明王朝怎么可能制造得出来?
不过,现在的无线电已经足够使用,主要运用在军事方面。
比如说,超远程飞行携弹轰炸奥斯曼的首都君士坦丁堡,天威营战机内部都装配了新型的无线电。
飞行员们根据电台里特定的重低音节拍,来解读指挥命令。
对了,除了无线电之外,大明王朝的战斗机也实现了巨大的进步。
战斗机的最大航程从300公里,增至2000公里,作战半径整整提高了5.67倍!
天威营的战斗机先行起飞,赶赴君士坦丁堡的上空。
而亚历山大港与君士坦丁堡的直线距离,大概1200公里。
如果战斗机没有进化,是绝对做不到的。
......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