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计是担心我们的治理影响他的鱼苗。”萧凡把竹竿放回船上,“之前阿明说,他本来打算下个月往湖里放一批鱼苗,现在看到我们在湖里布设浮床,心里肯定没底。”叶之澜想了想,对划船的村民说:“麻烦您把船划过去吧,我们跟他聊聊。”
小木船靠岸时,渔场主果然迎了上来,眉头皱得紧紧的:“你们就是来治理水华的团队?我问你们,你们这浮床要在湖里放多久?要是影响了我的鱼苗,你们赔得起吗?”他的声音有点冲,旁边的村民都不敢说话,只悄悄给萧凡使眼色。
萧凡没有生气,反而递过去一瓶刚采集的深水区水样:“您看,现在深水区的水还不够清,要是直接放鱼苗,成活率也不高。我们正在想办法治理深水区,等水质达标了,您的鱼苗不仅能活,长得还会更好。”他又拿出浅水区的水样对比,“您看这瓶,才治理了四天,就清了这么多,湖里已经有小鱼回来了。”
叶之澜也补充道:“我们还想请您帮忙——等深水区的载体布设好,能不能给我们几尾小鱼苗?我们可以在实验里测试水质对鱼类的影响,这样既保证您的鱼苗安全,也能让我们的治理更有针对性。”
渔场主看着两瓶对比明显的水样,眉头渐渐舒展开。他沉默了几秒,终于点头:“行,我信你们一次。要是真能把水治好,鱼苗我免费提供,还能让村里的年轻人来帮你们干活。”旁边的村民立刻欢呼起来,萧凡握着渔场主的手,心里松了口气——又一个“盟友”加入了。
回到仓库时,阿明已经带着十几个村民在门口等着了,地上堆着一大捆刚收割的芦苇,散发着清新的草木香。“萧哥,叶姐,村里的人都愿意帮忙!”阿明兴奋地说,“大家说今天就能开始加工芦苇纤维,明天就能做漂浮球!”
村民们立刻行动起来,有的用镰刀把芦苇秆劈开,有的坐在小板凳上剥离纤维,有的则把剥好的纤维放在阳光下晾晒。仓库前的空地上很快摆满了芦苇,风吹过时,纤维像白色的丝线一样轻轻晃动。叶之澜坐在旁边的树荫下,给大家递水、递毛巾,偶尔也会拿起一根芦苇,学着村民的样子剥纤维,手指被划得有点红,却笑得格外开心。
“叶姐,你快歇着吧,这点活我们来就行。”一个年轻的村民姑娘接过她手里的芦苇,“阿明哥说了,你怀着两个宝宝,可不能累着。”叶之澜笑着点头,靠在树干上,看着眼前忙碌的人群——萧凡正在和阿明讨论漂浮球的尺寸,村民们互相说笑着手脚不停,远处的湖面上,水鸟正成群地掠过水面。她忽然觉得,这第七周的维多利亚湖,比来时多了好多生气。
傍晚时分,第一批芦苇纤维终于加工好了,雪白的纤维堆在竹筐里,像蓬松的棉花。萧凡和阿明拿着纤维,立刻在仓库里做起了实验——按照叶之澜计算的比例,把纤维和黏土混合,加水揉成拳头大小的球,再用竹篾串起来,放在通风处晾干。
“这样应该没问题。”萧凡拿起一个刚做好的漂浮球,放在装满水的桶里,球体稳稳地浮在水面上,没有倾斜。阿明也试了试,兴奋地说:“明天我们就去深水区布设,正好渔场主说要送鱼苗过来,我们可以一起测试。”
叶之澜坐在旁边,手里拿着数据册,正把今天的所有数据整理好。她低头时,忽然感觉到孕肚传来两次轻微的胎动,一次在左边,一次在右边,像是两个小家伙在互相打招呼。她忍不住笑了,拿出笔在数据册的最后一页,轻轻画了两个小小的脚印,旁边写着:“维多利亚湖第七周,两个小生命与一片湖水,都在努力生长。”
夕阳把仓库的窗户染成了暖黄色,萧凡走过来,从背后轻轻抱住她,下巴抵在她的肩上:“在写什么?”叶之澜把数据册递给他看,笑着说:“我们的生态日记,以后等宝宝长大了,就带他们来看,告诉他们,爸爸妈妈曾经在这里,和好多人一起,守护过一片湖水。”
萧凡低头看着那两个小小的脚印,眼眶忽然有点热。他拿起笔,在旁边画了一株小小的红树林,枝叶间站着两个小小的身影:“等库内内河的红树幼苗到了,我们就把它们种在湖边,让这片湖水,也有库内内河的味道。”
夜色渐渐漫上来,村民们已经散去,仓库里只剩下他们两人的身影。萧凡收拾着实验器材,叶之澜则把今天采集的水样放进冰箱,两人偶尔说几句话,声音轻得像怕惊扰了窗外的湖水。当最后一盏实验灯熄灭时,萧凡牵着叶之澜的手走出仓库,抬头就能看到满天的星星,倒映在湖面上,像撒了一把碎钻。
“明天会是个好天气。”叶之澜靠在他的肩上,轻声说。萧凡点点头,握紧了她的手:“嗯,明天会是个好天气。”
第七周的维多利亚湖,还在等待更多的变化——等待芦苇漂浮球在深水区扎根,等待水蓝花把湖水染得更清,等待红树林的种子发出新芽,也等待两个小小的生命,在时光里慢慢长大。而这些等待,都藏在清晨的水样里,藏在村民的笑声里,藏在每一个为守护湖水而努力的日夜里,慢慢发酵,慢慢绽放。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