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零读书网>玄幻>黄浦风云之杜氏传奇> 第532集:深夜画室里的“笔触密码”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32集:深夜画室里的“笔触密码”(2 / 2)

林砚之握着鼠标的手微微发抖,她将这份纪要转发给刘律师,附了一句话:“证据又多了一份,但我们要的不是毁掉这家企业,而是让他们明白,技术没有原罪,但滥用技术的人有。”刘律师很快回复:“我明天一早去查这些私人画作的版权登记记录,一定能找到他们侵权的实锤。”

关掉电脑时,窗外已泛起微光。林砚之走到窗边,看着远处陆家嘴的摩天大楼渐渐亮起灯,像一幅缓缓展开的城市画卷。她想起李老师画室里的那幅未完成的夜景,想起女儿画的三角形爪子的小猫,想起江面上那串流动的灯光,忽然觉得,这场关于AI版权的争论,本质上是一场“记忆与遗忘”的博弈——AI可以快速学习无数画作的技巧,却无法记住创作者背后的故事;而人类的创作,恰恰是把那些“故事”藏在笔触里,藏在色彩里,藏在那些看似不完美的细节里,让后来者能透过画面,触摸到创作者的心跳。

林砚之拿起桌上的狼毫笔,轻轻放在公文包里。明天,她要带着这支笔去听证会,不是为了当作武器,而是为了当作见证——见证一群人用一辈子的时光,守护着创作最本真的温度,也见证一座城市在技术与伦理的碰撞中,如何找到平衡的支点。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进书房时,林砚之终于趴在桌上睡着了。她的手边,那支狼毫笔静静躺着,笔杆上的温润,仿佛能抵御所有冰冷的算法;而桌上的两份画作,一份是AI生成的完美夜景,一份是人类画的带着抖动画迹的流星,在晨光里形成鲜明的对比——前者好看,后者却住着灵魂。

当小陈打来电话,提醒她听证会还有一个小时开始时,林砚之揉了揉眼睛,起身走到镜子前。她换上一身深色西装,却在领口别了一枚小小的银色胸针——那是女儿用黏土做的,形状像一颗歪歪扭扭的流星。她对着镜子笑了笑,拿起公文包,里面装着证据、报告,还有那支承载着三十年创作时光的狼毫笔。

车子驶往江边艺术中心的路上,林砚之看着窗外渐渐热闹起来的街道,卖早餐的摊贩支起了摊子,送孩子上学的家长牵着孩子的手,画家们背着画板走向艺术中心——他们的脸上带着疲惫,却眼神坚定。林砚之掏出手机,给李老师发了条消息:“李老师,您的笔我带来了,今天我们一起,为所有创作者的尊严发声。”

李老师很快回复:“我已经到了,看到好多年轻画家都来了,他们说要跟我们一起等一个公道。”林砚之看着消息,忽然觉得眼眶发热。她知道,今天的听证会或许不会一帆风顺,或许还会有更多的质疑和争论,但只要还有人记得“笔触里的温度”,还有人守护“创作里的灵魂”,技术就永远不会变成吞噬人类尊严的怪兽。

车子停在艺术中心门口时,林砚之推开车门,看到李老师正站在台阶上,手里拿着那本1998年的速写本,周围围着一群年轻画家。阳光洒在他们身上,像一层金色的铠甲。李老师看到林砚之,笑着挥了挥手,举起速写本:“林主任,我把‘证据’都带来了,每一页都记着我怎么爱上画画的。”

林砚之走上台阶,从公文包里掏出那支狼毫笔,递给李老师:“您的笔,该由您亲自带进去。”李老师接过笔,紧紧握在手里,笔尖对着阳光,在地上投下一道细细的影子,像一颗即将划破天际的流星。

走进艺术中心的大厅时,林砚之看到陈明远正站在展区门口,看着那幅被撤下的《星坠黄浦》海报。他的脸色很难看,却在看到林砚之时,勉强挤出一个笑容:“林主任,希望今天的听证会,能给技术一个公平的机会。”

林砚之看着他,轻声说:“我们会给技术公平的机会,但更会给创作者公平的机会——因为没有后者,技术再先进,也只是没有灵魂的空壳。”她说完,转身走向听证会的会场,李老师和年轻画家们跟在她身后,脚步声在大厅里回响,像一场即将敲响的正义钟声。

会场里,阳光透过落地窗洒进来,落在长长的会议桌上。林砚之将李老师的创作笔记、王教授的分析报告、匿名的会议纪要一一摆好,最后,李老师将那支狼毫笔放在桌子正中间。笔杆上的温润,在阳光下泛着淡淡的光,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关于热爱与坚守的故事。

当听证会的钟声敲响时,林砚之看着在场的所有人——有坚持维权的画家,有扞卫技术的专家,有寻求真相的媒体,还有一脸紧绷的陈明远。她深吸一口气,开口说道:“今天我们聚在这里,不是为了否定AI技术,而是为了弄明白一个问题:当技术学会了画画,我们该如何守护那些用一辈子时光打磨笔触的人?当像素能重组出完美的画面,我们该如何留住创作里最珍贵的温度?”

她的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遍了整个会场。窗外,黄浦江上的第一缕晨光正洒在摩天大楼的玻璃幕墙上,像一幅刚刚完成的画——画面里有技术的光芒,更有人类的温度,而这,正是一座城市最该守护的风景。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