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零读书网>言情>都重生了谁还当世界首富啊> 第394章 上山的神?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94章 上山的神?(2 / 2)

至于谷歌的死活,除了谷歌人自己,又有谁会在意?

拉里从不认为自己是个懦夫。

如果创立必应的只是个普通创业者,他一定会让对方见识到市场的残酷。

但面对陈天,在经过全面评估后,他清醒地认识到谷歌毫无胜算。

这才是他选择妥协合作的根本原因。

况且,这根本算不上“投降”。

陈天是以公允的市价收购了谷歌40%的股份,不仅带来了真金白银,更提供了宝贵的资源与流量。

而且陈天承诺,只要谷歌保持良好发展,就不会以大股东身份干预谷歌日常运营。

他拉里.佩奇依旧还是谷歌的掌舵手。

这场合作或许带着几分被迫的色彩,但无论如何衡量,谷歌都是受益者,甚至可以说是转危为机。

他拉里不是懦夫,而是谷歌的最大功臣。

是他在公司即将跌落悬崖时,忍辱负重抓住了救命的绳索。

这些道理明眼人都懂。

否则也不会在陈天入股谷歌后,华尔街接连调高谷歌的市场预期。

西方媒体之所以对此视而不见,一方面是为了博取民众眼球。

他们太清楚美国民众爱看什么了。

另一方面,则是源于骨子里的傲慢:他们无法接受一家美国企业向华人低头。

这就是某些所谓新闻人的“风骨”。

见台下众人对先前的内容已大致消化,陈天继续娓娓道来:

“与其两败俱伤、彼此消耗,不如我们放下对立,不再把钱砸进无休止的战壕挖掘,也不盲目投入军备竞赛。

而是寻找一种对双方都有利的合作方式,消除恶性竞争、实现优势互补、携手共同成长。

这才是健康且可持续的产业模式。

通过这样的升级路径,我不必再投入巨资与谷歌硬碰硬地对抗。

谷歌也无需在前进的道路上,耗费大量精力来防范必应搜索的潜在威胁。

我不必再分散精力去自建搜索引擎,而是可以将闲置流量导给谷歌。

谷歌也无需再担心必应对其核心业务构成冲击。

通过投资谷歌,我得以分享搜索引擎市场未来的成长红利,谷歌也因此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与体量增长。

一场原本纯粹的消耗战,就这样转化为一场纯粹的双赢合作。

这才是真正健康的产业生态!”

稍微对陈天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陈天的发展历程,几乎就是一直四处开战。

他脚踏无数败亡者的骸骨,最终加冕为王,成就了如今的巨无霸——橙天集团。

也正因如此,当橙天集团创始人陈天站在巅峰后,向全世界呼吁“停止对抗、互补合作”时。

这番言论就显得有几分微妙。

台下所有明眼人都听懂了陈天的弦外之音:这并非和平倡议,而是一道最终通牒。

他是在告诫全球的同行:放弃成为下一个巨头的幻想,臣服于橙天建立的新秩序。

谷歌就是最生动的案例。

“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陈天无需将这句话说出口,他的意志早已通过橙天集团的铁与火,铭刻在整个行业的心头。

很多时候,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陈天这番委婉却强势的宣言,让空气中的气氛愈发微妙起来。

那是人性深处永不满足的欲望在躁动。

在众人眼中,你陈天原本此前也不过是一介凡人,凭借自身的努力与时代的机缘,最终证道成神。

世人将你奉上神坛,与其说是发自内心的尊崇,不如说是对你走过的成神之路充满好奇。

每个人都幻想着自己能否成为下一个登顶的新神。

而现在,你陈天这番话是什么意思?

难道想在这条通天之路上设下关卡,从此“自我以后,不许凡人再登山成神”?

凭什么?

刹那间,会场陷入一种微妙的寂静。

那些原本充满敬意的目光里,悄然掺杂了别样的情绪。

有人不自觉地攥紧了拳头,他们想起自己通宵达旦写的代码,想起四处碰壁找投资的窘迫,想起那个始终坚信“努力就能成功”的自己。

可现在,这位站在巅峰的“偶像”,似乎正要亲手关上那扇他们奋力想要推开的大门。

前排的年轻创业者低头苦笑,手机屏幕上还停留着一年前与陈天的合影。

那时他们都以为,这个白手起家的同龄人证明了“寒门出贵子”不是童话。

可如今……

观众席后排,一位中年投资人缓缓摘下眼镜。

他想起自己投资过的那些年轻人,每个眼里都闪着和陈天当年一样的光。

如果连陈天都要堵死后来者的路,那他这些年的坚持又算什么?

“我们错看他了。”

这个念头像病毒般在空气中蔓延。

那些曾经将陈天海报贴在床头的年轻人,此刻感到一种被背叛的刺痛。

他们可以接受差距,可以忍受失败,却无法忍受有人要在他们还在半山腰时,就宣布“此路不通”。

最讽刺的是,说这番话的人,正是靠着打破老牌顽固势力一路走来的陈天自己。

就在这时,陈天的声音再次响起:

“诸位——”

这个转折让全场骤然抬头,无数目光瞬间聚焦在陈天身上。

“我并不是要截断诸位的通天大道,恰恰相反......

我为大家准备了一系列扶持计划,只为让大家在攀登的路上,走得更稳、更远。”

然而此刻,台下涌动的却不是激动,而是复杂的怀疑与观望。

前排那位曾与陈天合影的年轻创业者,想起三年前那个同样承诺“扶持创业者”的硅谷峰会。

最终不过是资本收割创意的又一场盛宴。

此刻陈天口中的“计划”,会不会又是另一个精心包装的陷阱?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