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军将士如猛虎下山,从芦苇荡中冲出,朝着邓城城门奔去。城门处的楚军士兵还没反应过来,便被秦军砍倒在地,城门很快被控制。城内的楚军大多是老弱残兵,听闻秦军来袭,纷纷扔下武器投降,只有少数将领负隅顽抗,很快被秦军斩杀。
不到一个时辰,邓城便被攻克。白起站在邓城城头,望着远处鄢水的方向,眉头却未舒展——邓城失守,鄢城的楚军必然会察觉,若鄢城加固防守,后续进攻将会困难重重。
“将军,搜出楚军粮草两万石,还有鄢城发来的书信,说要派船队运送粮草到新城。”士兵捧着一叠书信过来。
白起接过书信,快速浏览,眼中闪过一丝精光:“好!传我命令,换上楚军服饰,征用他们的粮船,顺着鄢水而下,直取鄢城!”
鄢城是楚国的西部门户,比邓城繁华得多,城郭高大,四周环绕着鄢水,易守难攻。楚军守将昭雎是楚国老将,得知邓城失守的消息后,立即下令紧闭城门,加固城防,又派斥候沿鄢水巡查,严防秦军偷袭。
这日清晨,昭雎站在城头,望着远处驶来的一队粮船,船上插着楚军旗帜,船夫穿着楚军服饰,看起来与往常并无不同。他皱了皱眉,心中却有些不安——邓城刚失,粮船为何还敢前来?
“将军,是我们的粮船,从邓城过来的,说是邓城失守前运出的粮草。”城下的士兵喊道。
昭雎仍有疑虑,正要下令检查,却见粮船上突然站起许多秦军将士,他们手持弓箭,朝着城头射来。箭雨密集,城上的楚军士兵纷纷中箭倒地,昭雎大惊,刚要下令反击,却见粮船已经靠岸,白起率领秦军将士冲上码头,朝着城门杀来。
“中计了!”昭雎怒吼一声,拔出佩剑指挥抵抗。但秦军攻势迅猛,楚军士兵慌乱之下难以组织有效防御,城门很快被攻破。昭雎见大势已去,带着残兵逃往郢城,鄢城就此落入秦军手中。
然而,白起并未就此停手。他站在鄢水岸边,望着这座繁华的城池,心中清楚,楚国绝不会善罢甘休,若不彻底摧毁鄢城的防御,待楚军反扑,秦军将陷入被动。他叫来蒙骜,指着鄢水上游:“你看,鄢水从西山而来,水流湍急,若能开凿一条渠道,将鄢水引入城中,便可彻底断绝楚军的念想。”
蒙骜闻言,脸色一变:“将军,城中还有百姓……”
“我知道。”白起闭上眼睛,声音低沉,“但此战若败,秦国将失去东进的机会,无数秦军将士会丧命,更多秦地百姓会遭受战乱之苦。传我命令,先让城中百姓出城,三日之后,开渠灌城。”
命令下达后,秦军将士开始疏散百姓。起初,百姓们不愿离开,以为秦军会屠城,直到看到秦军不仅没有伤害他们,还发放干粮,才陆续出城。三日后,城中百姓基本疏散完毕,白起站在渠道旁,望着远处的鄢城,手中的令旗迟迟没有落下。
“将军,时辰到了。”蒙骜在一旁提醒。
白起深吸一口气,猛地挥下令旗:“开渠!”
早已准备好的秦军将士挥动锄头,将渠道挖通。鄢水如脱缰的野马,顺着渠道涌入城中,水流湍急,很快淹没了街道、房屋。城墙上还残留的楚军残兵发出惊恐的呼喊,却很快被水声吞没。白起站在高处,看着鄢城一点点被水淹没,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有胜利的决绝,也有对生命的敬畏。
三日后,鄢水退去,鄢城变成一片废墟,到处是倒塌的房屋和淤泥,楚军死伤数十万,再也无力抵抗秦军。消息传到咸阳,宣太后和魏冉大喜,当即下旨,封白起为左更,赏食邑千户,赐黄金百镒。
此时的白起,正站在鄢城废墟上,望着远处的楚境。蒙骜走到他身边,递过一封书信:“将军,穰侯的信,说怀王要派使者来求和。”
白起接过书信,看了一眼,便扔在一旁:“求和?楚国若真心求和,便不会屡屡侵犯我大秦疆土。告诉穰侯,末将愿率军继续南下,直取郢城,让楚国再也不敢与大秦为敌!”
阳光洒在废墟上,白起的身影显得格外挺拔。他知道,这场胜利只是开始,秦国东进的道路还很长,而他,将成为这条道路上最锋利的剑,为大秦披荆斩棘,直到天下归一。
鄢水汤汤,载着秦军的赫赫战功,也载着白起的声名,传遍了七国。从此,“白起”这个名字,成为了楚军的噩梦,也成为了秦国崛起的象征。每当秦军出征,将士们只要听到白起的名字,便士气大振;而六国诸侯,只要听闻白起率军,便心惊胆战。
这一日,白起站在鄢水岸边,望着奔腾的河水,心中默念:“大秦,末将定不负你。”风卷着他的话语,飘向远方,飘向那片等待他去征服的土地。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