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零读书网>网游>混在民国当军阀我要多娶姨太太> 第540章 战争获胜的原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40章 战争获胜的原因(2 / 2)

而第三帝国之所以出现后继乏力的原因也是因为上次战争的后遗症——国内固有矛盾没有解决。

万字党在上台之后虽然采取了积极的经济和军事恢复政策,但是上一次战争的破坏性太大,第三帝国始终处于一种戴着镣铐跳舞的状态,国家资源大量依靠盟国支持,自己本身的造血能力太弱。

更重要的是,第三帝国在一战之后政治方面一直处于动荡状态,国家内部权力争夺非常激烈,从来没有平息的时候。

万字党即使采取了残酷的法西斯统治,但是第三帝国内部依然矛盾重重,纷争不断。

这就导致了第三帝国最后差点崩盘。

而炎夏帝国这边则呈现出一种截然不同的状态——政治稳定,人民团结。

这一方面是因为朱大壮采取了高压统治政策,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炎夏帝国的军队始终掌握在皇帝手中。

炎夏帝国的政治格局就是皇帝管军,政府管民,皇帝和政府相互制衡的同时也相互合作。

带来的结果就是皇帝想要有足够的军事动员能力,就得充分信任和依靠政府的管理能力。

政府想要保住国计民生就得积极支持和信任皇帝的统兵能力。

这使得整场战争中,炎夏帝国的内部统治不见得比第三帝国好多少,但是炎夏帝国却从来没有任何造反或叛乱,甚至就连占领区都没有出现大规模起义情况。

这一方面是因为炎夏帝国动员了足够多的军队对领土进行了高压统治,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政府可以专心致志地进行生产建设而不必分心进行内部斗争。

所以说,军事独裁实际上才是炎夏帝国获胜的基础保障,这也是朱大壮能在战后当上天尊皇帝的核心原因之一。

这也为炎夏帝国及附属国日后的政治格局和政府组织模式奠定了基础:

炎夏帝国及附属国普遍采取了军政分离的政策,形成了皇帝管军,政府管民的政治组织模式。

这使得历史虽然进入了君主制消亡的时代,但是炎夏帝国及附属国的君主制依然能大行其道,并且持续存在下去。

炎夏帝国及附属国皇帝的人民并没有因为头顶上多了一个皇帝就觉得自己的生活“不民主,不自由”,因为皇帝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根本就管不到平民。

同样的道理,政府也没有觉得应该推翻皇帝,因为皇帝也很少管政府的事情。

官僚们只要不搞出伤天害理、惨绝人寰的大事件,皇帝就基本不管政府的运作。

皇帝任命的政府官员也仅限于首辅之类的辅政大臣,其他各级官员基本都是靠考试和升迁任命的。

可以说,在炎夏帝国建立的统治体系下,炎夏帝国形成了具有东方特色的“君主立宪”。

这种体制既保证了人民的权力又保证了国家的决策能力,避免了议会制带来的拖沓与纷争。

这使得炎夏帝国在战争中总是能以最迅速、最果断的战略决策来应对局面,也使的炎夏帝国的战略决策始终没有出现大的偏差。

更重要的是,这场战争对于炎夏帝国来说是一场全民受益的战争,而不是一场民族灾难……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