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远从江南寄来的“战例汇编”成了学堂教材。里面记着“蒙古骑兵如何破金军”“郑和船队如何防海盗”,甚至还有暗卫搜集的“欧洲百年战争的胜负关键”。学员们说:“以前以为打仗靠勇猛,现在才知,得把别人的教训变成自己的经验——就像法军在克里米亚半岛吃过沙俄骑兵的亏,咱们推演时正好拿来用。”
将官铨选:以战功代资历
兵部大堂的《将官升迁章程》前围满了将官,最显眼的一条由万历皇帝亲拟:“凡晋升者,需经红蓝推演、实战考核、格物通识三试,优者升,劣者汰,不论出身。”
北境守备赵虎原是个百户,在“抗俄推演”中用“冻土挖壕、雪堆藏兵”的法子连赢三场。他的战报里,详细计算了“俄军马速、积雪厚度、火炮射程”,甚至引用了暗卫带回的“俄军冬季行军手册”。沈括将战报送呈御前,万历见了笑道:“这赵虎是个用脑子打仗的,升千总,让他去北境学堂当助教,把法子教给别人。”
而那位曾因守旧被贬的张衡,在美洲改良“电报线防御工事”时,想出“用蒸汽动力收放线”的法子,让线路遇袭时能快速回收——这正是针对暗卫通报的“西班牙人爱偷袭通信线”的弱点。林远致信沈括:“此人虽不善变通,然于工程一道心思缜密。”沈括附片上奏,皇帝朱批:“调回京师,掌军器监营造,戴罪立功。”
刘守有在督查时发现,有老将因“不懂无线电”在推演中屡屡失误,便如实上奏。万历却道:“让学堂开‘格物通识课’,老将们也得学。暗卫说联军的将领都懂蒸汽船原理,咱们的将军不能比他们差。”
防奸肃谍:清内方能御外
锦衣卫北镇抚司的密牢里,某驿丞正瑟瑟发抖。他私藏的“江南布防图”上,密密麻麻标着炮台位置,墨迹与暗卫从法军密使身上搜出的图纸如出一辙。刘守有拿着图纸去见皇帝,万历只看了一眼,便掷在地上:“联军的密使能混进京师,全靠这些内鬼带路!凌迟处死,曝尸三日,让所有人看看通敌的下场。”
沈括与刘守有定下的“三查”之策很快推行开来:查边军将领家眷往来,凡与联军属地有书信者,一律报备——暗卫曾截获某参将之子写给法国商人的信,里面竟提“江南炮台换班时间”;查军器监工匠交友,若与外商过从甚密,调离核心工坊;查驿馆文书传递,凡涉及军情者,需三人同拆同阅。
林远从江南寄来的“奸细识别法”更显巧妙:“联军探子多识海路,可问其‘某岛潮汐时刻’;善算炮距,可考其‘某炮射程与仰角关系’,答不上来者必是奸细。”锦衣卫按此排查,果然在广州港揪出三个假扮商人的法军探子,他们连“珠江口的浅滩位置”都说不清。
消息传到军营,将士们都说:“锦衣卫这一查,咱们打仗时后背都觉得踏实了——不然联军怎么知道咱们的炮什么时候换弹药?”
皇命如炬
沈括将《五路防御总策》呈给万历,图上用朱笔圈出五个“决战点”:江南水师拒英法,广州岸防挡西班牙,西域军阻奥斯曼,北境兵抗沙俄,朝鲜军防德川。每个点旁都附着暗卫传回的“敌军兵力详情”,精确到“法军有十二艘铁甲舰,英军有八千陆军”。
皇帝审视良久,在“跨洲舰队驰援”处画了个圈:“美洲的船要尽快回防,让林远统筹粮草。暗卫说西班牙人想从美洲绕后,正好让咱们的跨洲舰队打他们个措手不及。告诉林远,缺什么尽管开口,朕就是砸锅卖铁,也得把联军挡在国门之外。”
御批传到江南时,林远正带着工匠们调试新造的铁甲舰。见皇帝准了“造十艘远洋舰”的奏请,他对身边的弟子笑道:“陛下信得过咱们,这船就得造得结结实实,让联军知道,大明的海疆不是谁都能闯的。”
夜色渐深,沈括离宫时,见军器监的火光映红了半边天。铁甲舰的龙骨在蒸汽锤下渐渐成型,军校的号角声随风飘来,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决心。他知道,从暗卫带回那份密信开始,从御书房那道旨意下达的一刻起,大明的每一根铁骨、每一颗子弹、每一个将士的热血,都已为这场迫在眉睫的大战,做好了准备。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