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报互通:让数据跑在敌军前面
格物院的“加密电台”机房里,报务员正将“法军在越南补给”的消息译成密码。沈括按皇帝“情报要像血脉流通”的旨意,在全国设了十二个通信枢纽,规定“联军动向四刻一报,延误者以通敌论处”。
北境学堂的推演刚进行到“俄军围城”,电台就传来急报:“沙俄新增两个炮兵团,配十二门臼炮。”红方将领立刻调整:“把战壕再挖深三尺,派小队炸他们的弹药库!”
刘守有督查情报传递时,发现某驿官因“怕担责”压下“德川军操练登陆战术”的密报,当即按律处置。他对驿卒们说:“陛下说了,情报比粮草金贵。联军的船动了,咱们的炮就得动;他们的骑兵换了马,咱们的地雷就得换位置——晚一刻,可能就多死千人。”
林远设计的“情报分析板”在各军校普及开来。板上用不同颜色的钉子标注“联军兵力、动向、补给”,每天根据电台消息移动。学员们说:“这板子就像敌军的心电图,看一眼就知道他们下一步要干嘛。”
再清内奸:让防线没有缝隙
锦衣卫的密探扮成商贩,在京师“日本料理店”蹲守了半月,终于抓住了与德川密使接头的户部小吏。从他家中搜出的“军粮调度表”上,竟标着“江南粮仓空仓时间”——这正是联军计划偷袭的关键节点。
“这些人吃着大明的饭,却给敌军递刀子!”万历皇帝看着密报,龙颜震怒,“着锦衣卫全城彻查,凡与联军属地有书信往来、银钱交割者,一律先抓后审!”
沈括与刘守有定下“双保险”:军器监的图纸由三人分存,拼齐才能看懂;军校的推演方案用“当日密码”书写,次日即换。林远从江南寄来“笔迹鉴定法”,让锦衣卫比对“军中文书”与“联军密信”,又揪出了两个模仿上司笔迹传假令的奸细。
清查行动虽严,却让军心更稳。某将领在给皇帝的奏折里写道:“内奸清了,咱们的情报才真能变成胜仗——不然,推演得再好,也是给敌军看的。”
推演即实战
皇帝亲观“长江口伏击战”推演那日,红方按林远“先放三艘敌舰入港,再用鱼雷封死退路”的计策,将蓝方舰队围得水泄不通。显影机模拟的“敌舰起火”画面亮起时,万历皇帝抚掌笑道:“此计甚好!沈括,着江南水师按此演练,朕要的不是沙盘上的胜利,是真能把联军挡在长江外。”
沈括领旨时,见沙盘上代表大明的红旗已在江南水域连成一片。他知道,这些推演、筑垒、情报,都在将暗卫带回的敌军动向,一点点变成克敌制胜的底气。而御座上那道注视着沙盘的目光,早已透过眼前的方寸之地,望见了即将到来的决战疆场。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