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及朝鲜驻军,石星奏:“仁川、釜山的‘明鲜营’,兵额五千,粮饷由朝鲜出三成,大明出七成,既显帮扶,又不失体面。和亲的宗室女带去农匠、铁匠,能让朝鲜人知大明的好。”
谈及两洲防英法俄,林远奏:“英国在东海岸徘徊,法国觊觎橡胶林,俄国在白令海峡建据点。请陛下准两洲增建两座钢舰,派五千精兵驰援,用‘禁航区’‘冰原堡垒’把他们挡在门外。”
万历皇帝手指重重敲在图上的日本列岛:“倭寇最是反复!‘靖倭号’要造,探子要派!将来若真要打,朕亲自饯行!”他又看向辽东:“女真要化,但不能养虎为患——廉察司要盯着他们的钢甲数量,不许私造超过军额。”
最终,皇帝在策论上朱批:“照准。林远掌全局,石星掌军事,沈一贯掌钱粮,各部门不得掣肘。”还特批:“伐日级巨舰先造三艘,军费从内帑再拨二十万两;辽东互市的‘两洲通宝’,由户部督造,务必精整。”
退朝时,沈一贯拉着林远的手说:“这份策论,既硬得起来(钢舰、堡垒),又软得下去(联姻、互市),有两洲的影子在。”石星也笑道:“等‘靖倭号’造好,老夫要亲自去江南造船厂看看。”
林远望着皇宫的角楼,心里的石头落了地。他知道,这份廷议通过的,不只是一份策论,是大明扩张的新路径——用钢舰护商贸,用互市连利益,用联姻融人心,就像两洲那样,让每个角落的人都觉得:“跟着大明,日子会更好。”
回到工部,他让人把皇帝的朱批抄在《两洲实业图》旁,加了句:“京华的铁火,要和两洲的钢花,烧得一样旺。”窗外,北洋化工坊的烟囱喷着浓烟,江南造船厂的锤声仿佛顺着风传来,辽东的互市已挂起“汉满合璧”的招牌——一切,都在朝着蓝图稳稳走去。
四方布局的落地:从辽东到两洲
女真的耕战转型在辽东快速推进。舒尔哈齐的儿子率女真子弟编入“汉满营”,穿上明军钢甲的那日,部落人发现这甲比皮甲轻便三倍,刀砍不进。首月操练结束,他们跟着汉兵击退一股蒙古游骑,获赏钢犁十具,舒尔哈齐摸着犁刃叹:“这比抢来的东西踏实。”互市三关的“两洲通宝”流通起来,女真用貂皮换钢斧时,账房先生用汉满双语报数,再没人用贝壳交易。
朝鲜的联防与互市渐入佳境。安宁公主嫁入朝鲜王室,带来的抗旱稻在平壤试种成功,亩产比当地稻高两成,李昖亲率百官观摩,称“大明的稻子,带着福气”。鸭绿江十二驿的蒸汽马车往来穿梭,大明钢料入朝鲜,朝鲜铜器入京师,运费省了四成。仁川港的“明鲜营”刚驻兵三月,就帮朝鲜打退倭寇,李珲世子送来“再造藩邦”锦旗,却不知驻军已悄悄绘完朝鲜地形图。
日本的探查紧张进行。三名伪装成“南蛮商人”的探子潜入萨摩藩,记下铁矿分布与武士装备,用空心钢针传回密信:“织田信长部将丰臣秀吉掌兵权,正造安宅船,欲再侵朝鲜。”江南造船厂的“靖倭号”已开工,工匠们按林远的嘱咐,在龙骨里藏了块两洲的硫磺钢——“让倭寇知道,这舰带着两洲的硬气”。
两洲的防线越扎越牢。北美东海岸的“禁航区”响起炮声,英国商船被“同洲号”驱离,舰长高喊:“再敢靠近,就尝尝硫磺钢炮弹的滋味!”秘鲁橡胶林外围,印第安人撒下带毒刺藤,法国传教士被扎伤后再不敢深入。白令海峡的“冰原堡垒”升起炊烟,驻兵的暖钢甲抵挡住零下三十度的严寒,北极犬拉着雪橇巡逻,哥萨克的踪迹一出现,信号箭就带着白烟划破天际。
林远站在工部的《大明扩张全景图》前,看着辽东的犁痕、朝鲜的驿道、日本的密信标记、两洲的炮口指向,突然觉得这图活了起来——就像两洲的齿轮,咬合着向前转,带着大明的扩张,稳稳地走向更远的地方。他让人在图的留白处,写下两洲工匠常说的一句话:“钢够硬,心够齐,就没有跨不过的海,没有守不住的土。”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