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倭号”第四艘“镇瀛号”下水那日,林远在工部的地图上,将南洋与两洲的标记圈得格外浓重。案头摆着两份急报:一份说缅甸东吁王朝侵扰云南边境,掠走了三个村寨的百姓;另一份是两洲送来的,英国船在北美东海岸偷偷测绘,法国传教士在安第斯山附近活动频繁。他用朱笔在地图上画了条线,从云南到缅甸,从吕宋到马六甲,再跨过大洋连向两洲——这是大明下一张要织的网。
缅甸的敲打:以打促降的藩属之路
林远给云南总兵的密令,三日后送到了永昌卫。“先打痛,再收服”,六个字写得斩钉截铁。总兵点起五千“钢甲兵”(穿两洲暖钢甲),带着十门连珠炮,直奔东吁王朝的边境重镇阿瓦城。
阿瓦城的缅甸兵还在用竹甲和铁刀,见明军的钢甲刀枪不入,连珠炮炸得城墙碎石乱飞,吓得开城投降。总兵按林远的嘱咐,不烧杀,只把东吁王朝掠走的百姓接回,还留了五十柄硫磺钢刀在城上:“告诉你们国王,再敢犯边,这刀就架在他的王宫上。”
东吁国王莽应龙慌了,派使者带着大象和宝石奔赴京师求和。万历皇帝在皇极殿召见使者,林远侍立一旁,先奏请:“缅甸久居南溟,不知大明天威,宜先立规矩,再施怀柔。”随后提出三条条件,请皇帝圣裁:
-称藩纳贡,每三年派王子入质京师;
-开放八莫、仰光为互市口岸,以大明钢器、丝绸交换缅甸翡翠、象牙;
-边境设“滇缅营”,由明军驻兵五千,名义上“协防边患”,实则管控要道。
万历皇帝听后,缓缓道:“朕念及四海生民,不事征伐。若缅甸真心归顺,便依林爱卿所奏。”使者伏地叩首,连称“遵大明天宪”——他在殿外见过明军的钢甲仪仗,深知反抗无异于以卵击石。
沈一贯看着缅甸送来的贡品清单,笑着对林远说:“翡翠能做朝廷的礼器,象牙能换两洲的橡胶,这藩属当得值。”林远补充道:“更值的是八莫的位置——从这往南,能通暹罗、真腊,南洋的商路,咱握住了一半。”
南洋的整合:吕宋为基,辐射诸岛
吕宋的“南洋卫戍军”扩编到三千人,新修的堡垒用两洲的钢筋(比普通钢韧三倍)加固,炮口对着马尼拉湾。林远让人在吕宋设“南洋通商总局”,规定“所有南洋岛国的商队,需在此备案,用两洲通宝交易”,此令由万历皇帝御批后,遍发南洋诸岛。
暹罗国王听说缅甸称藩,主动派使者来朝,愿“以大米换大明钢炮”。林远将此事奏请皇帝后,传旨允准,却附加条件:“借湄南河沿岸十里之地,修筑蒸汽船驿站,以速商路。”暹罗使者算清利弊,乐呵呵地签了约——蒸汽船运粮可比牛车快十倍,对暹罗亦是利好。
真腊、占城等小国也跟着来附。林远奏请皇帝,不必让他们派王子当人质,只需“每国选三名宗室子弟,入京师‘藩属学堂’读书”。这些孩子穿着大明儒衫,学《论语》,学算学,毕业后归国,自然成了亲明势力的种子。
防英法俄:南洋与两洲的联防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