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搞不懂里面的机关原理!”
佐藤低下头,再也不敢说话——他确实看不懂图纸上那些奇怪的符号。
更不知道水泥里要加多少砂石。
几天后,杜明月受邀去太学讲“格物与大道”。
她带了两个琉璃瓶,一个装着清水,一个装着硝石,还带了个铁锅。
讲堂里的人都好奇地看着这些东西,不知道她要干什么。
杜明月笑着说:“今天不讲典籍,咱们做个实验。”
她把硝石放进装清水的琉璃瓶里,摇了摇。
然后把瓶底贴在铁锅上。
没一会儿,铁锅表面就结了一层白霜。
学子们都惊呼起来:“这是怎么回事?水怎么会结冰?”
“这就是格物之理。”杜明月解释道。
“硝石遇水会吸热,让水的温度降低,降到一定程度就会结冰。”
“看似神奇,实则是自然规律。”
“就像水泥遇水会凝固、连弩靠机关能射远,这些都不是‘鬼神之力’。”
“而是能通过观察和实验找到的规律——格物,就是探究这些规律,用它们来造福百姓。”
讲堂里鸦雀无声,过了好一会儿才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阿倍仲麻吕站起来,躬身说:“杜姑娘的讲解,让我茅塞顿开!”
“原来格物之术如此精妙,倭国确实要好好向大唐学习。”
辩经会和讲座结束后,倭国使团里的年轻学者吉田清彦。
偷偷找到杜明月,神色有些犹豫地说:“杜姑娘,我有一事不解,想向您请教。”
杜明月笑着说:“请讲。”
吉田清彦压低声音:“为何大唐不惧鬼神,反而相信格物之理?”
“在倭国,神道势力强大,说格物之术是‘异端’,阻碍我们学习新东西。”
“要是大唐遇到这种情况,会怎么做?”
杜明月心里一动——这吉田清彦不像其他间谍,倒像是真心想改革的人。
她想了想,说:“大唐也有鬼神之说,但我们知道。”
“‘鬼神’不能让百姓吃饱饭、穿暖衣,而格物之术能造曲辕犁、种土豆、制肥皂。”
“能让百姓过上好日子。只要是对百姓好的事,就算有阻力,也要坚持做下去。”
“民心,才是最大的‘道’。”
吉田清彦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躬身道谢后,转身离开了。
杜明月看着他的背影,心里暗道:或许,这个年轻学者,能成为倭国学习大唐的关键人物。
就在吉田清彦离开后,杜明月发现他刚才站过的地方,掉了一张小纸条。
她捡起来一看,上面用倭文写着:“神道长老已知格物之术威胁,欲派人阻止使团学习,需尽快告知阿倍大人。”
杜明月心里一沉:倭国的神道势力竟然要干预使团?
他们会不会对真心求学的吉田清彦下手?
夕阳下,太学的讲堂渐渐安静下来。
杜明月拿着小纸条,去找李恪。
她心里清楚,这场文化交流背后,不仅有间谍的阴谋。
还有倭国国内势力的较量。
想要让倭国真正融入大唐的文化体系,恐怕还有不少麻烦要解决。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