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的五日,雍正再未踏入后宫半步。不过后宫众人对此毫不在意——
眼下所有人的目光都紧盯着“和亲”这件事,也清楚皇上正在前朝与众臣商议对策。
因此,无论是否生有女儿,众人竟都心有灵犀般达成了默契,
无人去御前争宠搅扰,都在各自宫中静静等候最终的结果。
这份安静足足持续到第七日,一道盖着皇帝御印的圣旨,终于由太监们捧着,传遍了后宫的各宫各院。
“奉宸院院事,喜塔腊?来保之孙女喜塔腊氏尔晴,系出名门,祖功卓着,其本人命格贵重,品行端淑。
朕念其自幼恭顺,仰承太后慈怀,特允太后收为义女,册封为固伦公主。另赐喜塔腊氏抬旗至满洲正白旗,
着于来年开春,远嫁准噶尔,承和亲之责,以固两国邦交,钦此。”
直到此时,后宫众人才真正松了口气。这有一便有二,皇上既已开了“宗室女代嫁”的先例,
那往后自然不会再轻易将真正的皇室公主推去边疆和亲,她们的女儿也总算有了安稳的可能。
曹琴默得了消息时,当即抱着温宜公主喜极而泣,积压多日的担忧与惊惧一朝宣泄,竟直接大病了一场。
至于此事的核心人物喜塔腊?尔晴,听闻圣旨时,欢喜得几乎要晕厥过去。
他们家近百年的奋斗,最终竟要靠她一个小小女子,让家族实现抬旗——
从此不再为奴为婢,她的兄弟姐妹也能直起腰板,成为真正的旗人老爷。
而她自己,更将成为了准噶尔王妃,即将踏上一条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
她心里惶恐吗?不,半分惶恐也无。她清楚,这是自己能抓住的最好结局。
哪怕此刻便身死,她也是为家族换来了改天换地的命运,更何况前方还有王妃之位在等着她。
此刻在她眼中,天似乎更蓝了,树也更绿了,连空气都变得格外清新。
至于去准噶尔吃苦?她可是连奴才都做得,更何惧是去做那王妃?
况且这几日的调教里,她也早已明晰自己的使命。那就是凭借美貌与智慧祸乱准噶尔,并且伺机而动。
若能借此生下准噶尔的王室血脉,那她喜塔腊氏便算是真正翻身,成为仅次于爱新觉罗的家族。
想到这她非但没有害怕,反而激动得浑身颤抖,那些因出身低微而生的怨恨,总算在这一刻有了彻底改变的可能。
更何况,她如今可是有了“大清固伦公主”的身份,那是何等尊贵。
便是当今皇上膝下的几位亲生女儿,也无一人能得此封号,而她,竟是雍正朝的第一位固伦公主。
对此,她打心底里感激提出此计的昭妃娘娘,是这位娘娘给了她改天换地的机会。
同时,尔晴心中也藏着自己的盘算。若真能在准噶尔站稳脚跟,她也需在紫禁城里寻一个有力的靠山,
来助自己达成更高的图谋。而育有六阿哥的昭妃娘娘,便是她眼中最合宜的人选。
因着出嫁前需熟悉礼仪,经过一番调教后,她就已获准了在紫禁城自由行走权利。
当即,她便让家中备下厚礼,决定亲自去永寿宫探望昭妃娘娘。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