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是日落时分,便真的是日落时分。
太后刚用完晚膳,便见消失了许久的竹息重新来到她面前。
竹息先是亲手为太后冲泡了一碗参茶,才递到她手中。
太后看她这副神情,便知定是有了结果,于是也就悠悠问道:"看来是有结果了。
那便说与哀家听听,也让哀家这个老婆子长长见识,看看又是什么有出息的事,发生在那阴暗的角落。"
竹息便将所听所闻一五一十地禀报。太后虽早有察觉,可听到详情后仍无语至极:"真是好样的。"
接着就见她沉吟片刻,又问:"可知道她这番做的原因在哪?"
"公主之事,基本是为昭妃一人促成。哪怕公主在准噶尔那边得了好处,皇后怕是也以为这好处会落到昭妃手中。
按老奴猜测,皇后应该也是秉承着不多不少、不增不减的原则,不想让昭妃……"
没等竹息说完,太后便接着说道:"是不想让昭妃那边得了这层助力。
果真是哀家的好侄女,有时候想事情同哀家倒也真是相像,都是这样的自私自利。"
这话说得没头没尾,可竹息却听懂了其中的含义,赶忙劝慰道:"娘娘您与皇后可是不同。
那年羹尧出事,也并非您所为。您也只是借此机会,想让小主子回来,并没有因一己之私就坏了一个将军的性命,
进而影响了战况。而皇后这边却是因为一个虚无缥缈的将来,便想出此等手段,完全罔顾咱们大清朝的国运。
此事稍一不慎,便会致边疆百姓生灵涂炭。而娘娘您这边却只是家事,完全无碍到任何人。"
听她说完,太后也是连声念了几句"阿弥陀佛"。
她虽自私自利,却也只是自私自家之事。
而宜修此举,如果真被准噶尔发现,一场争端必定不可避免。
毕竟在准噶尔看来,这是奔着要让他们可汗断子绝孙去的。即便公主一人扛下,怕也是无人相信。
想到这里,太后都要被宜修气笑了:"果真只是个庶女,扶不起来,终归是扶不起来。
本宫以为她消停了,记得那时还劝过她,可以亡羊补牢,再同公主交好一番。
可她却送给哀家这样一张答卷。她倒真是听进去了哀家的话,生怕有一日公主飞黄腾达......"
"竹息呀,哀家是真不想再帮她了。可是这后宫一直没有新的子嗣降生,
想来她也是料定哀家始终有用得到她的地方,才敢如此肆无忌惮。难道哀家此次又得捏着鼻子替她扫尾不成?"
太后的声音中带着无奈与疲惫。竹息自然也听出了主子的纠结,却也知道此刻无能为力,只能劝慰道:
"娘娘,现在这个时刻确实没有其他办法。只有等皇后凭中宫之位替乌雅氏养育个皇子之后,您才能彻底了却此事。
不然,便也只能继续捏着鼻子帮助皇后善后了。"
"没想到哀家熬了这么久,已是太后之尊,却还要被这个孽障拿捏。"太后长叹一声,
"哀家真想一碗汤药把她送去陪她的姐姐,这样哀家也不必如此担惊受怕,生怕哪日起来就听见她捅下弥天大祸。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