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零读书网>网游>大明中兴之我是崇祯> 第887章 研究天团,岩画星图(六)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887章 研究天团,岩画星图(六)(2 / 2)

唯独轨车、战车、蒸汽车这些影响深远的交通工具,只统一冠以“大明”二字,没给任何人专属命名。

这倒不是没人提议——

鲁有林就曾在会上说,该叫“乾德”,毕竟核心的轮轴设计思路是圣皇提出的;

可朱有建坚决不愿意把自己的名字加上去,摆着手说“这是众人一起琢磨出来的,朕哪能独占功劳”,旁人又没人觉得有资格担此名,最后便一直沿用“大明”的前缀,连车身铭牌上都只刻着“大明轨车”“大明战车”。

其实按研究院众人的想法,不少发明的核心思路都源自圣皇——

从最早的电池研制方向,到无线电报的研制,再到汽车的动力布局,都有他画的草稿;

若他愿意,早该有一堆设备以他的名字冠名。

可朱有建始终没松口,每次有人提起,他都笑着岔开话题,大家也只能尊重他的想法,只在私下里对着新造的器械感慨:

这些能改变时代的创造,背后藏着的是圣皇的巨大贡献,他才是最该被记住的人。

宋应星蹲在地上,目光紧盯着排盾折叠支撑板露出的岩顶——

那片凹凸不平的岩石绝非自然形成,深褐色的石面上,浅白色的纹路勾勒出凸起星辰,连星与星之间的连线都刻得规整,分明是一幅刻意雕琢的星图。

他心中一喜,居然是星辰图,暗忖:

才刚进通道走了十几步就有这发现,看来这贺兰山的洞窟,果然藏着不一般的玄机。

薛凤祚原本还拿着水文图,想对照岩壁找古水系痕迹;

王徵也攥着小锤,打算敲两块岩石测材质,可两人刚凑近岩顶,就被文理科教授们抢了先。

这群老学者在大明研究院本就是出了名的“跨学科通才”——

程教授懂古籍考据,却能随口说出星象对应的节气;

朱教授专研古文字,还能辨出岩石的形成年代,此刻他们围着岩顶,你一言我一语地辨认星位,连声音都透着按捺不住的激动,把薛凤祚和王徵挤得只能在外围踮脚看。

没一会儿,教授们就发现这只是星图的一角,更多纹路还被排盾的支撑板挡在后面。

“得把支撑板移开!”

程教授率先开口,伸手就要去搬排盾,旁边几位教授也跟着附和,都想立刻看清完整的星图。

宋应星却伸手拦了拦,指着通道深处:

“这洞窟足足有十二里长,咱们不如先往前走,看看整条通道的岩壁上是否都有星图分布。

若是只盯着这一处,万一前面还有更关键的线索,岂不可惜?”

他的话让众人冷静下来,教授们互相看了看,都点了点头。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