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老了
去岁的时候怡亲王刚去世,雍正一口气给了怡亲王的儿子们都批发了爵位,除了承袭铁帽子王爵位的弘暾外,还给弘晈封了个宁郡王的爵位,其余的儿子们最低也是贝勒。
这样的待遇已经是很罕见很不错的了,要知道太祖和太宗的不少儿子都不过是镇国公辅国公。这样提拔之下,怡亲王这一脉可极为得脸了。
同时,也有很多人注意到了皇上膝下的两个孩子都还未封爵。
物以稀为贵,和先帝有二十几个儿子不同,如今的皇上不过统共两个养活的儿子。自然就更尊贵些,不少人都猜测这两位皇子封爵会直接封个郡王,还有些人觉得多半会直接封亲王。
养心殿要给两位皇子封爵的消息一传出去,最兴奋的就是弘昼了。
封爵了别的不说,最要紧的也就是开府了。汗阿玛准备给自己封爵,是不是也准备让自己开府了。
虽说现在阿哥所住着也不逼仄了,他也能随意出入紫禁城了,但肯定还是没有自己单住方便的。
譬如每次都要算着时间回宫,宫门一落钥,他可就敲不开了。甚至不仅敲不开,还会因为夜敲宫门被御史弹劾。
前两年汗阿玛将左都御史和右都御史提成了从一品的大员,他们上折子弹劾可不管你是皇子还是郡王。只要有不对的地方,必上折子弹劾的。
弘昼就被弹劾过两三次,左右都说他不治行检,其实就是看着他在街上和二世祖们混在一起看不惯罢了。他一不欺负平民百姓,想要什么都会拿出银子来采买,二更不曾欺男霸女,也不会叫他们抓到太大的把柄。
澄碧也听到这个风声了,但这些事情在落实之前是不能大声声张的,便选了个晚上,将贴身伺候的唤琴和小周子打发出去后挨着弘昼坐下后问道。
“我如今听到风声,说汗阿玛预备着给你和四哥封爵,这事儿有没有影儿?”
成婚都已经一两年了,彼此之间熟悉得不行了。澄碧早就将新婚的羞涩给忘光了,此时对着弘昼说话的时候一点也不见扭捏之态,眼中满是好奇。
弘昼用手撑着下巴说道:“是有这么一回事儿,听礼部的人说汗阿玛在给我和四哥选封号了。”
“那,那能封什么爵位?”澄碧问道,她心中想的是贝勒或者郡王的,如今的皇上在当皇子的时候最开始封的就是个贝勒。
弘昼摇头:“这个就不知道了,不过封了爵咱们就能搬出去住了,你开不开心?”
“啊?”澄碧微微拧了眉,“咱们搬出去住了,那岂不是日后进宫请安就要递牌子了,那见额娘和四嫂就没有现在方便了。”
澄碧隔上一两日就会去钟粹宫瞧瞧额娘,或者去毓庆宫见见四嫂。她是个有些活泼的性子,自己待在阿哥所的时候总不大能待得住。
又见耿执羽性子爽朗,四嫂也是好说话的人便经常过去说说话玩闹一番。
“我还以为你也会想要出宫呢,”弘昼笑道,“出宫了你就能经常回娘家瞧瞧了啊。”
这话让澄碧又有点纠结了,她喜欢婆婆,但肯定更喜欢自家额娘。倘若能有两全的法子就好了,能常常见到婆婆,也能见到额娘。
嫁进来之前对裕妃的忐忑和畏惧在相处之中已经消失得一干二净了,耿执羽待儿子好,自然会爱屋及乌对儿媳也好。有时候弘昼在不懂的地方惹了福晋,还会被额娘叫去钟粹宫恨铁不成钢地骂上两句。
这一来一往之下,澄碧自然真心对耿执羽这个婆婆敬爱了起来,一心就想要好好孝顺两位额娘。婆婆没有女儿体贴,又待她如女儿,那她肯定要好好体贴额娘。
见自家福晋这样纠结的样子,弘昼憋不住笑了:“如今额娘协理六宫,你要进宫递帖子也是递到额娘或者钮祜禄额娘那里,难道你还怕这两位额娘会卡你的帖子不成?”
“这倒也是,”澄碧嘟嘟囔囔,“反正就算你封爵了,开府估摸着也得等一年半载的呢,且等着吧。”
这倒也是,就算雍正这次只给两个孩子一个贝子或者贝勒的爵位,但开府的选址肯定是要能放下一座亲王府的。毕竟日后这两个孩子最低也会是个亲王,甚至其中有一个会继承紫禁城。
“我封爵了你就有诰命了,不高兴吗?”
澄碧想了一下说道:“有没有诰命的我倒也感觉不出什么差别来,只要咱们能好好过日子,诰命不诰命的倒也不重要。”
封爵这件事传了许久,过了两个月后弘昼都要怀疑其实汗阿玛只是心血来潮叫礼部拟上几个好听的字上去瞧瞧,并没有要给他们封爵的意思。
相比于弘昼,弘历就能稳住多了,他不大在意汗阿玛现在给的爵位,这几年间一定要稳住。
四福晋和弘历是一脉相承地稳,有时候出席福晋们的宴会时,对别人的试探都是四两拨千斤给堵回去的。
这样的宴会澄碧一般都是和四嫂在一起的,看四嫂面带微笑地打太极的样子都不禁在心中感叹一下,难怪宫里宫外四嫂的贤名都能传扬呢,这样的功夫她就是学十年也学不到四嫂的精髓啊。
养心殿中的雍正的确是想要给两个孩子封爵的,从十三弟走后他就觉得身体有些力不从心了。
从前有十三弟的帮衬,不论是摊丁入亩还是火耗归公的实施,总有人能站在他这一头帮他盯着。他也自信十三弟一定会站在自己身边,不论他的决策是什么。
但从十三病逝后,他身子就差了许多,去岁发妻过世后就总是不自觉地想自己的寿命是不是也快要中止了。要知道福晋可比他小了一岁呢,如今都已经去了,他的时间还长吗?
好在如今弘历也有些样子了,到时候他去了之后点上鄂尔泰和张廷玉辅佐,想来也放心将这些东西交给弘历了。
可除了弘历外,他还有个弘昼。
这个孩子从小就是个不将万事放心上的性子,等他走后这个孩子会不会犯下严重的错处。现在的弘历对兄弟不错,可以后的弘历也能这样待弘昼吗?
他在走之前,总得给这个孩子一个保障,弘昼不喜欢参与政事便不多加参与便是了。不参与政事,日后就算是糊涂些,弘历也终归能容得下这样一个糊涂的弟弟,这两兄弟之间也是有情谊的。
这样想着,雍正对两个孩子的封号已经有了定数。既然日后弘历是要继承大统的,那自己便更该偏向他些,才能叫他对弘昼这个弟弟有所怜爱,日后多加照顾。
雍正心中定下之后,便打算将弘昼派出去积攒一点功劳了,封爵多少还是要有点功劳傍身才好的。弘历之前在朝堂上办过不少的差事,这些功劳已经攒得七七八八的了,现在封弘历也并不会出现什么流言蜚语,但弘昼就不同了。
所以雍正是打算派弘昼前往河南一带,带着治水的能臣去修筑河堤,这样的功劳不能算小,等弘昼回来之后封爵便是理所当然的了。
心中知道这个小儿子并未办过差事,怕他到时候去了地方被人蒙骗,雍正连人选都给他准备好了,正是如今的江南河道总督高斌。除了将能臣准备好了外,雍正还另外挑了一队的护卫跟着弘昼出京,专程保护他的安危。
将这一切都打算好了之后,雍正才在朝会上提了一嘴要大臣们举荐这回去修河堤的钦差大臣。
弘昼照例是在原地发呆,他真觉得自己来不来朝会似乎是并不大重要的一件事,毕竟来了就是在这里听别人说话顺道发呆。主要就是起一个站桩的作用,另外一个作用可能是让汗阿玛心理平衡一点,毕竟汗阿玛一直看不得他们清闲。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