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青云之志,无须旁人相扶
【元兴七年,三月十五日
当朝男帝于三月望日举童子科之试。有童子名曰柳青云者,年十三岁,往赴其试,获国子监挑试之资。柳青云者,乃本朝以来第二位应童子科之女子,前有女子江稚鱼,亦已通过童子科之试,为男帝下诏封孺人,然未授实职。今柳青云通过童子科,彼可直赴国子监挑试,若过之,则可得官职。
然有男臣谏曰:“今青云乃以女子应此科,纵使尽合程度,不知来日将安所用?况艳粧怪服,遍见朝士,所至聚观,无不骇愕。尝考《礼记》,女子之职,执麻枲,治丝茧,织纴组??,学女事。又曰:‘女子出门,必拥蔽其面。’
青云既号习读,而昧此理,奔走纳谒,略无愧怍。其执以为词者,不过永宁年间有江稚鱼一人,以八岁中选。今青云但知选就,傍附十三岁申乞,不思身已长大。十目所视,其可欺乎。倘若放行覆试,必须引至都堂,观听非便。乞收还指挥,庶几崇礼化,厚风俗。若以其经国子监挑试,则量赐束帛,以示优异。”
于男臣之反对下,男帝遂罢柳青云国子监挑试之资格。】
全州驿站,仆役知晓应无双的来意,将她引到茶室稍候片刻,随后去寻钦差大人了。
应无双坐在茶室中翻看手中的信件,这封信是银竹从京城寄来的。应无双离京前要求银竹每月给她写信,将京中朝堂之上发生的事情事无巨细皆记在信中寄送给她。
手上的这封信记着的是京城上个月发生的事情,老男帝于三月十五日举办童子科,只要是十五岁以下能通经作诗赋者,皆可应试,及第后予以出身并授以官职。
童子科并未有明文规定不许女子应试,捣衣局年方十三岁的柳青云便参与了此次考试。她不仅通过了童子科,且成绩优异获得了国子监挑试的资格。正常情况下只要能够通过这次挑试,她就能获得官职。
然而朝中男臣认为柳青云身为女子,若是让她通过了挑试,她作为女子出现在朝堂上有伤风化。便极力劝阻男帝取消柳青云的考试资格,然后随便给点赏赐补偿她即可。
应无双已经将这封信翻来覆去看了三四遍,里面的内容都能背下来了。她收起信件,心中感慨万千。
当初在京城捣衣巷里她和冯争口口声声说要开女科,至今没有半分进展。柳青云却直接以女子之身参加童子科,还获得了国子监挑试的资格。
青云之志,无须旁人相扶,彼自可成。
奈何朝堂偏见深重,不予其官职,亦罢免其挑试之资。
“姑娘求见本官有何要事?”一道若山间之泉的清冽声音从门口传来。
听见来人自称本官,应无双连忙起身行礼:“草民拜见钦差大人,大人万安。”
这位钦差大人年近四十,身姿挺拔,八尺有余的身躯自带一种威严之气。双眸深邃似渊,黑瞳里仿若藏着洞察世事的睿达,只需轻轻一眼,便似能看穿人心。举手投足之间,官袍随风而动,腰间所佩之玉饰轻轻摇曳,发出清脆之音。
钦差大人身后还跟着两个年约十三四岁的小少年,那两人瞧见应无双,其中一人眼睛一亮就要冲出来和应无双打招呼,幸好被另一人及时拉住。
应无双原先只有三成把握,在瞧见两个少年后便有了十成把握。她落落大方地说道:“草民应无双,来此求见江大人。”
众所周知,京城派往全州的钦差大人姓禹,名仲光。应无双偏偏称呼钦差大人为江大人。
钦差大人笑而不语,命身后的两人关上茶室大门,对着应无双道:“应姑娘,请坐。”
两人在同一张桌子的两侧坐下,应无双主动说道:“永宁年间,八岁女童江稚鱼求试童子科,通过后被封为孺人,当时人称神童。这位神童有如此才智却只能被封为没有实权的孺人,那年之后江稚鱼似乎泯然众人矣,民间再也寻不到她的消息。”
“倘若草民是江稚鱼,因为身份被拒不能进入朝堂施展抱负,定然心有不甘。不甘心的人总想向世人证明什么,江稚鱼消失后不久,进士禹仲光出现了。禹大人,草民说的可对?”
应无双此时又改口称钦差大人为禹大人,禹仲光看着应无双暗自心惊,此人不过是位十六岁的少年,也不知从何得知了她的身份。
她试探道:“应姑娘今日前来所为何事?”
“如今的全州民康物阜,皆是禹大人之功也。大人修订新律法,如春风化雨,润泽万民。草民久闻大人之贤名,唯愿能够一睹大人之尊容,便心满意足矣。”
禹仲光在官场上早就听腻了这样的话术,她意识到应无双话里有话,示意两个小少年到茶室外面守着,她要和应无双单独说话。
被赶出茶室的两个小少年老老实实地守在门口,高山虎靠在墙上和柳青云说道:“屋里的应无双就是之前救过我们的将军府小姐,她明明说过自己不会武功,现在腰间却配着一柄剑,好想摸一摸那柄剑。”
高山虎对应无双的软剑很是眼馋,她一眼就能看出那是把绝世好剑。
“她对我们了如指掌,但我们对她一无所知。”柳青云进入茶室后就在观察应无双,一月前的应无双还是将军府小姐,她多谋善虑,巧用计谋救捣衣巷众人于水火之中。
零零读书网